企業實施ERP系統四種途徑及其風險研究 |
發布時間: 2012/8/18 10:06:01 |
一些企業的老總只認ERP,如果你不說自己的產品是ERP他就瞧不起你,盡管他其實并不十分了解ERP。看看吧,鋪天蓋地的ERP攻勢,真的把ERP給扭曲了。
浙江紹興某電子公司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先后上了兩套國內最著名的頂級管理軟件供應商的ERP系統,結果至今未能成功。今年4月的一天,筆者到該電子公司進行系統維護時,正好看到該電子公司的總經理與ERP實施方總經理在爭吵。 本來實施ERP系統把企業全面高效地管理起來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想不到現如今演變成這樣無休止的爭執,實施雙方都那么痛苦。企業信息化的巨大風險,讓所有實施的相關者都不得不好好地掂量掂量。 就目前來看,企業實現信息化主要有四種途徑:1、從網上下載軟件;2、定制開發軟件;3、購買本行業成熟軟件;4、實施ERP系統。這四種途徑雖然成功率各異,但任何一種途徑都有失敗的風險。 下面以具體的例子來一一分析這四種途徑在企業信息化中的風險,以及一些相關的有效防范風險的措施。 網上下載 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信息化軟件隨便一搜就是成千上萬條,于是很多中小企業要上信息化項目,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從網上下載軟件試用。 紹興某鑄造公司就是這樣做的。該鑄造公司想上一套簡單的倉庫管理單機版軟件,于是開始在網上尋找。結果軟件試用了一套又一套,就是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 原來,該鑄造公司對倉庫軟件有一個小小的個性化要求,就是原材料進出、核算不但要與供應商相關,而且還要與客戶相關。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難為死了互聯網上大大小小的通用軟件。也正是這樣的多變的個性化因素,使原先想從網上下載軟件的企業不得不改變初衷而選擇其他途徑。 總的來說,如果企業的業務流程非常簡單,比如只是成品的進進出出,并且對精細化管理要求不高,那就可以走從網上下載軟件的途徑,否則很難從網上找到令人滿意的軟件。在網上下載軟件時,那些蜂擁而至的信息會給下載者造成大海撈針似的艱難,人的精力不可能把這么多軟件去一一試用。 一些同行業或流程看起來與本企業極像的軟件,下載后實際一用,就會發現東也不順、西也不順,真要用起來非得做大的修改不可。這是從網上下載軟件的初期風險。假如你有幸從網上找到了一款令你十分滿意的軟件,真的用起來后,你也還要考慮隨著數據增加,軟件的速度、安全、維護等的風險。 在此,想提醒廣大中小企業的是,筆者發現,現在網上有非常多的軟件(包括一些號稱ERP的系統)還在使用老早就被淘汰的dbf、dbc數據庫,這些數據庫有兩個致命缺陷:安全性極差和速度慢。開始用還看不出來,數據量一到幾萬條,你就等著蝸牛爬。 定制開發 軟件的定制開發主要有企業自主開發和外包開發兩種方式。迄今為止,定制開發軟件仍然是中小企業,尤其是制造型、加工型中小企業實現信息化的最主要途徑。 紹興某中型印染公司有自己的信息網絡部,該印染公司起初選擇了自主開發的方式來實現企業全面信息化管理。很快兩年過去了,該印染公司自主開發的系統仍然只停留在訂單和進銷存的模塊范圍內,很難再有新的進展。后來,該印染公司改選為外包開發的方式,在筆者的幫助下完成了最難的生產管理和個性化應收帳款系統。 紹興某汽車配件公司一開始就選擇了外包開發的方式。經人介紹,兩名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在導師的帶領下到該汽車配件公司上門開發。然而僅過了三個星期,博士生們就選擇了放棄,臨走時扔下一句話:“我們導師說很簡單的,想不到這么復雜。” 紹興某衛生用品公司也選擇了當地一家軟件公司進行軟件的外包開發。當時只要求開發一套簡單的單機版軟件,結果在一個個性化業務細節上卡了殼,項目因此半途而廢,最后該軟件公司連前期費用都不敢來拿。盡管上述企業現在的信息化系統都已比較成功,但這些企業都在信息化道路上走過了令人痛心的彎路。 總的來說,定制開發軟件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人才的匱乏和開發進度慢兩個方面。開發企業軟件需要的是既精通計算機技術又熟悉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最好還要具備良好的大局觀和豐富的實戰經驗。這樣的人才在傳統企業內部和小型的軟件公司里幾乎鳳毛麟角,而沒有這樣的人才把關,企業軟件的定制開發往往難免走彎路,甚至半途而廢。 由于企業軟件的定制開發一般都是從頭開始編程,工作量自然就大,其開發速度可想而知。而如果是企業自主開發,由于企業信息部的員工同時要進行軟硬件、網絡的維護,有時候真是分身乏術,開發進度慢的問題此時就尤為突出。 購買行業成熟軟件 行業成熟軟件,顧名思義,就是本行業已經有相當多的企業成功應用的軟件。表面上看,大家的行業相同、業務流程十分相似,購買這樣的軟件,其風險應該很低。但事實有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浙江諸暨某針紡公司2005年花一萬多元錢從諸暨本地的一家軟件公司購買了一套成熟的管理軟件,用于對公司加工戶的原材料消耗、半成品加工生產、加工工資等進行管理。由于該軟件已在當地小有名氣,并已經在當地不少企業應用,所以該軟件的加工戶管理模塊在該針紡公司的應用是成功的。 后來,該針紡公司的老總在體會到信息化的效果后有了更高的需求,他要求諸暨的那家軟件公司進行二次開發,用信息化來全面管理企業。但半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那家軟件公司始終未能開發出令針紡公司的老總滿意的系統。萬般無奈,該針紡公司的老總下決心換馬。 2006年下半年,當筆者經人介紹接手該針紡公司的信息化系統時,不得不明確地告訴該公司老總:“要我做,就必須推倒重來。”該公司老總最后只能接受這個事實。這就意味著,該公司整整一年多花費的金錢和精力都白白浪費了。 購買行業成熟軟件的風險相對較為隱蔽,因為相貌真的太像,很多時候只有用真實數據跑起來,才知道成功與否,但如果那時才意識到失敗就得太晚了。 所以,購買行業成熟軟件不僅要考察該軟件在其他企業已應用的情況,更要了解軟件實施方的二次開發能力以及二次開發的成本。只有這樣,當你發現該軟件在某些方面不適用時,才不至于把整個軟件完全作廢而換用其他軟件。 實施ERP系統 一直以來都有“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的說法,其實本文開頭描述的一幕正是實施ERP系統的風險的典型表現。實施ERP系統投入高,成功率卻不高,是ERP項目的最主要風險,而ERP項目的另一個重要風險卻一直未能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筆者曾應邀到紹興某紡織集團做成本核算軟件,發現該紡織集團花幾十萬元實施的ERP系統竟然只是訂單加進銷存再加財務的系統,生產預測、各工序的生產情況、生產進度、鍵盤上的生產排程、車間班組生產調度、各工序的計件工資、每一訂單每一工序的成本核算都出不來,離真正的ERP系統還很遠。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