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法:云存儲到底是什么 |
發布時間: 2012/7/30 17:02:07 |
“云存儲”是一個服務,“公有云”是在為所有人提供服務,“私有云”是在企業內部采用了“云存儲”,構建了企業內部的“云存儲”架構,給內部不同的部門、應用、或者個人提供服務。“公有云”是在互聯網上提供的云存儲,“私有云”是企業內部的。 “云存儲”和中小企業有什么關系?中小企業也有存儲的問題,有了“云存儲”概念和新的存儲模式,同樣衍生出很多存儲技術的變革和更新,小企業在構建自己存儲系統的時候,也需要看“云存儲”新的技術到底是什么,中小企業也應該關心“云存儲”到底是什么,這是我的一點看法。 我理解“公有云”更多是大型第三方服務商,比如像電信這樣的公司來提供基礎保障服務,從數據中心到存儲的一些服務,上面更多是有賴于應用生成,例如前幾年熱炒的Saas軟件即服務,能夠把to B和to C牽引上來。用戶更關心的還是形成一個產業鏈條,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障服務的質量。 技術上“云存儲”可以從等級上進行劃分,實際上我們看到 “云計算”以及“云服務”的商業模式還是剛剛開始,用戶更多關心數據的安全性,包括長期保存但又需要長期查詢的數據,將來用戶如何向服務提供商尋求服務,我覺得是比較嚴峻的挑戰,現在只是開始,所以還應該有法律法規配套。 “云存儲”從技術的角度有什么需求?云存儲給技術帶來三方面的挑戰。第一個是擴展,包括縱向擴展和橫向擴展,但擴展最大的問題可能會犧牲可靠性、可用性,因此云存儲需要按需提供服務,任何時間易于擴充,但不影響可靠性和可用性。第二個問題, “云存儲”環境中80%的數據是非結構化數據,如何處理和管理好80%的非結構化數據數據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云存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虛擬化,惠普的策略是什么?云存儲的需求包括“擴展性”、“安全”和“管理性”,關于擴展以后的可用性問題,實際上是思路改變的問題,過去傳統的存儲架構大多數都是基于Scale up(向上拓展)模型,這個模型有一個瓶頸存在,當容量超過可以支持的最大空間時候怎么辦?這時候會出現性能瓶頸。 現在數據增長非常快,所以存儲出現一種全新的架構,就是橫向擴展架構,容量擴展的時候性能同樣能夠得到擴展。另外存儲數據的保障可以同步進行擴展,比如我們今天要發布的P4000、P2000、X9000都有支持橫向拓展的架構。這種方式可以有效保障我們企業和用戶需要數據在擴充的同時,性能也需要提升,同時可用性級別也同步提升。 關于非結構化數據管理,IDC報告顯示全世界每18個月數據漲一倍,數據量可能到PB級別,很大的誘因來自非結構化數據的擴展,非結構化數據還有一個特點,它變冷的速度非常快,例如很多數據采集了以后就不怎么使用了,大部分的數據是“CoolDate”,需要另一種方式來存儲。今天推出的X9000產品就是為了解決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我們有很多智能化的功能可以使得用戶享受到容量、性能以及不同的服務級別。 我最后做一個簡單的總結。不管是“云存儲”還是“云計算”,提供的是業務模式的改變,提供創新、創意的改變,也可能是未來IT運營模式的改變,這個改變不是今天到此為止,明天將會有更多新的東西出來。為什么我們提到網絡虛擬化而沒有提到網絡云,提到服務器虛擬化,但是沒有人提服務器云,只有存儲有提到存儲虛擬化跟云存儲呢?這個原因是因為存儲現在百家爭鳴,有很多新的公司涌現。網絡和服務器的廠商經過并購都只剩下幾家廠商,而存儲新技術、新理念、新概念、新思路一直都推陳出新,未來“云存儲”還將帶給我們更多的創新。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