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瓶頸與三方略 虛擬化面臨推廣問題 |
發布時間: 2012/6/23 15:19:25 |
統一的標準和開放協議缺乏
目前國內提供虛擬化解決方案的廠商很多,市場沒有統一客觀標準,各家廠家對于存儲設備的虛擬化基本上處于"自娛自樂、各行其政"的狀態,使廠商現在擺在用戶面前的解決方案,讓用戶感到有如盲人摸象,IBM有自家的虛擬化,VMware有自己的虛擬化,微軟也有自己的虛擬化方案,其它公司也一樣,各說其道各行其是,讓用戶覺得很混亂。
另外,各廠家的產品很難在同一環境下整合,相互之間不能兼容,難于擴展升級,削弱了系統的靈活性,使用戶面臨了從"硬件包圍"到"虛擬硬件包圍"的窘況。而且因為很難和服務器進行一體化管理,也增加額外的管理開銷。
因此,目前在虛擬化相關產品方面,相關標準還沒有最終健全界定是一個重要的制肘因素。
虛擬化運作也存在相當風險
眾所周知,虛擬化缺點就是不能在一個硬件節點上混合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統,一旦系統內核出現了問題,整個服務器也就產生了"株連性"故障,但要是該服務器在運行多臺虛擬服務器時,面臨的問題、風險就多了。
對于國內用戶來說,買一臺服務器回來劃分成若干個不同分區來跑不同的操作系統、不同的數據庫、不同應用,心里就有隱憂——如果這臺服務器出問題了,所有的系統都可能為此宕機崩潰了,如此風險非同小可。
再者,虛擬化也可能會帶來一些物理環境下沒有的安全隱患,系統級的虛擬化技術有可能讓用戶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黑客入侵,虛擬化為權限管理和認證等環節增加了新的挑戰。另外,即使物理服務器的管理工作減少了,但還是有那么多臺虛擬服務器需要監控和管理,也增加了風險。
高成本阻礙技術推廣應用
價格、成本是用戶單位建設應用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目前一個架構虛擬化環境的初期投入成本在百萬元左右,甚者更多,只有大型高端用戶才能消受得起,非一般中小企業能"玩"的。因此即使廠商向企業用戶灌輸虛擬化有多好,企業也必須謹慎考慮這項技術的費用。成本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要考慮當前成本,還要考慮長期成本,包括軟件升級、維護和將來不斷硬件的購入等不菲的費用。
移植和管理工具尚不夠成熟
許多采用虛擬化技術的用戶單位已逐漸認識到要改用虛擬數據中心,最大的困難在于遷移。因為把數據、資料從物理環境遷移到虛擬環境已不再是象以前把數據庫從物理服務器遷移到另一個物理服務器上那么簡單,困難程度大為增加,有可能出現"異性相斥",而且還可能是個費時費錢的過程,面臨問題不少。
其實虛擬化并不是一個百分之百兼容的解決方案,它并不能和所有的應用程序或者所有硬件協調工作,大多數虛擬機都是模擬一個基本的PC環境,而不是讓應用程序直接訪問主機的硬件資源,也使移植和管理的困難不少。
虛擬化并未減輕很多工作量
目前虛擬化技術只能做到硬件虛擬化,尚無法做到應用程序的虛擬化,導致系統效能延遲。據專家分析,假設某家公司一年以前擁有10臺物理設備,它可通過虛擬技術改革將該數目減少到7臺。但是,該公司隨后可能需要在這7臺物理設備上運行24臺虛擬設備。該公司需要管理的物理服務器的數量雖然減少了30%,但是它需要管理的操作系統的數量卻可能增加了150%左右。
虛擬化是一個很有前途的技術方向,但并不是包打天下的靈丹,也不是萬金油,什么都適用。國內虛擬化廠商必須"求真務實",一方面應積極吸取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做到洋為中用中西合璧,另一方面也要立足原有的技術積淀并和虛擬化技術的發展創造性進行結合,并在如何貼近國內客戶的需求上做文章,充分發揮本土特色、優勢。
從建立"體驗中心"與加大宣傳入手
虛擬化的確是個"很虛"的概念,因此要讓用戶單位了解應用,必須著手建立虛擬化解決方案和應用體驗中心,讓用戶"先體驗,后購買",確實感受虛擬化的好處好用;同時針對國內用戶,加大宣傳各種虛擬化的成功應用案例,尤其是國內用戶的案例,樹立行業樣板工程,使用戶單位明白虛擬化應用方案的意義、作用、應用成本和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解決之道,營造一個放心誠信的應用環境。
其實虛擬化并不是所有的用戶都需要,因此讓用戶明白到底什么樣的單位才需要虛擬化,虛擬化適用于什么樣的應用環境,用戶何時采用虛擬化方案,從而營造"雙贏共榮".
積極推進虛擬化技術與應用標準的建立工作
通過成立科學權威的存儲技術性能評估委員會,制定統一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