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和存儲的虛擬化技術讓容災方案高效合算(1) |
發布時間: 2012/6/20 13:50:30 |
如果公司缺乏可執行的容災策略,那么可以開始考慮采用虛擬化技術。采用服務器虛擬化技術可以提升資源利用率并通過整合來降低成本,而且人們還開始意識到虛擬化技術可以改善可用性。
虛擬化技術使物理設備轉變為資源池,資源池和其運行的物理設備無關。通過服務器虛擬化、去耦合操作系統,基于特定物理設備的應用程序和數據消除了基礎架構孤島的經濟和運營問題--這是實現經濟的容災方案的關鍵因素之一。 災難恢復(DR)計劃生命周期 存儲虛擬化同樣具有類似的優勢,并將其從服務器上擴展到下層的存儲層面,這使IT部門更接近理想中的虛擬化IT基礎架構。憑借存儲和服務器層虛擬化的力量,IT部門可以在容災上變得日益靈活。 減低風險 改進容災和業務持續性技術長久以來一直排列在IT部門最為關注的十項技術之中,公司希望能夠降低可能的系統和數據訪問的風險。雖然大部分公司都有相應的每日數據保護計劃,但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關注真正的災難,其中包括可能影響主生產站點服務的任何事件。這種事件可能有許多種,包括電力故障、火災、洪水、其它天氣相關引起的故障、自然災害、流行疾病或恐怖襲擊。撇開非計劃宕機時間造成的原因,其在數據中心中可能對IT維持業務正常運行造成極強的破壞。 一個全局的容災流程旨在在另一個位置快速可靠地重建所有必要的系統。不幸的是,對許多公司而言,容災策略往往是拼拼湊湊的,既沒有什么對其授權,且容災也極其復雜而昂貴,甚至有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為現有的備份流程就可以用于容災。 當災難來臨之際,備份技術和流程只能幫到你這么多。第一層數據(最關鍵的信息)約占一個企業總原始資料的50%.ESG一項針對IT專業人士關于數據保護的調查顯示,53%的人說他們的企業可以容忍一個小時及以內的宕機事件,否則他們的業務會遭受營業額損失或其它類型的負面影響;近3/4的人選擇了三個小時以內的時間范圍(該項調查的結果發布在ESG2010年4月的2010年數據保護趨勢調研報告中)。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替換硬件、重置操作系統以及應用程序、并恢復數據所需花費的時間--即使是基于磁盤的拷貝方式--也很有可能超出1到3小時的恢復時間目標。 從一份系統鏡像拷貝中恢復會比從傳統的備份方式中恢復快很多,不過這樣做代價高昂而且復雜。在兩個區域維護完全相同的系統、同步配置設置以及數據拷貝都將是不小的挑戰。這常迫使企業對其數據進行優先級排列或分層,這樣做可以對一些層次的數據提供較其它而言更好地保護。ESG調查發現第三層數據包含總原始數據的28%,且近一半(47%)的受調查IT組織指出3小時以內的2層數據的宕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如果出于成本的考慮,企業必須對關鍵數據(第一層)和重要數據(第二層)采取不同、甚至非保護的策略,應當指出潛在的風險。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