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virtualization)是一個廣義的術語,在計算機方面通常是指計算元件在虛擬的基礎上而不是真實的基礎上運行。抽象來說,虛擬化是資源的邏輯表示,不受物理限制的約束。具體來說,虛擬化技術的實現形式是在系統中加入一個虛擬化層,將下層的資源抽象成另一種形式的資源供上層使用。
業界對虛擬化產生了很多種定義,側重點各不相同,但都闡述了3層含義:
1)虛擬化的對象是各種各樣的資源:
2)經過虛擬化后的邏輯資源對用戶隱藏了不必要的細節:
3)用戶可以在虛擬環境中實現其在真實環境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因此,筆者對虛擬化主機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1、發展歷史
1959年,克里斯托弗在其于信息技術國際會議上發表的學術報告《Time Sharing in Large FastComputers》中首次提出了虛擬化的概念。20世紀60年代中期,IBM的Watson研究中心為了驗證“時間共享系統”的概念而開展了M44/44X工程,其架構基于虛擬機,定義了虛擬內存管理機制,可以在一臺大型機上同時運行多個用戶操作系統。此后直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IBM提供了一系列應用了虛擬化技術的產品,通過虛擬機監視器技術在物理硬件上生成多個可以運行獨立操作系統的虛擬機鏡像。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隨著x86架構的發展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廣泛應用,主要用于大型機的虛擬化技術不再流行。但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x86架構也顯現出了利用率低、管理成本高和災難防護不力等問題。1998年,VMware公司提出了針對x86平臺的虛擬化技術,并加以實際演示。
IBM分別于1999年和2002年實現了“邏輯分區”和“動態邏輯分區”,允許在無需重啟系統的情況下,將包括CPU、內存的系統資源分配給獨立的分區,使系統管理更加方便。2003年,微軟進入桌面虛擬化市場,至今不斷提供操作系統層面的虛擬化產品。2006年,Intel和AMD陸續宣布從處理器層面支持虛擬化,至此,虛擬化又成為了IT行業的主流技術。
2、虛擬化的工作模式
虛擬化技術將物理資源進行邏輯表示以供給用戶使用,在轉換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用戶的需求,通過一些模式和方法將資源虛擬成符合要求的形態。在實現虛擬化時常常使用的模式和技術如下。
2.1單一資源的多個邏輯表示
這種模式是虛擬化最廣泛使用的模式之一,它只包含一個物理資源,卻向用戶呈現出多個資源的形態,如圖1。
2.2多個資源的單一邏輯表示
這種模式將多類資源整合到一起,對外表示為提供單一接口的單個邏輯資源的形式。在利用多個簡單功能來創建某種強大的系統時,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模式,存儲虛擬化和集群技術就是這種模式的例子。多類資源都是通過一個接口呈現出來,用戶只與一個系統進行交互,而實際上的計算則分布多個節點上,與網格比較類似,如圖2。
▲圖1 單一資源的多個邏輯表示圖
【轉載自IT專家網】http://virtualization.ctocio.com.cn/197/12276197.shtml
億恩科技www.enidc.com 做IDC13年了是華北和華中地區最大的IDC之一。
江西九江四星級雙線雙IP機房
托管1U 6M帶寬 5000元/年
服務器租用/托管專員 億恩-藍天 QQ:89287750 電話:0371-60135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