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云計算發展的五個特點 |
發布時間: 2012/9/8 19:08:21 |
一、處于應用的初級階段 從時間上看,國外云計算業務發展較早,2006年谷歌推出云計算的概念之前就已經有了廣泛的部署,目前的業務已經非常廣泛,商用化比較成熟,技術也已經趨于成熟。國內云計算的業務基本上是從2009年開始,此時阿里云和新浪剛剛開始推出云計算業務平臺,從時間上要比國外滯后至少4年。 在商用化方面,國外的云計算平臺商用化時間較早大約在2006年亞馬遜云平臺已經實現了商用化。國內商用化較早的就是新浪和阿里云了,也都是2009年之后才逐步走向平臺化和商用化的道路。 較之于國外廣泛、深入、成熟的云計算應用,國內的云計算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大規模的商用云計算時機尚未成熟,這主要還是因為大家對云計算的標準莫衷一是,而紛紛依據自身優勢自建云計算平臺。 二、缺少實際的應用案例 云計算的發展需要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和目標客戶群。對于企業用戶來講,缺乏太多可以參照的用戶案例,不利于企業做有針對性的參考和部署。云計算平臺需要大 規模部署才能夠逐步走向商用化和成熟化,目前國內對于云計算平臺的使用還相對較少,雖然已經有了云計算的意識但是企業在系統(QQ:小默862693539)遷移上仍舊滯后。隨著國內移動 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國內創業環境的逐步完善,創業者對于云服務的應用會更加普遍,同時能夠節省大量的系統(QQ:小默862693539)維護成本,云服務的需求將會迎來一個增長時期。 三、針對性不足 高階服務欠缺 國外云計算企業級應用更加具有針對性,云計算服務體系更加細化,從軟件即服務到提供單一的數據存儲服務,這是云計算應用程度深入的體現。值得高興地是,國內的云計算平臺已經開始出現了細化的趨勢。 國內云計算更多集中于SaaS,提供基本的“軟件即服務”,而國外對云計算的應用則更加高階,出現了“以知識為服務”的模式,這是云計算發展的方向。 四、國內云計算應用層面 政府比較積極,企業相對滯后 國內云計算發展大約從2008年開始,主要是處于概念培育階段,2009年開始了小規模的建設。經過兩年的發展,形成了政務資源云,政務信息云,智能交 通云等政府云,以及教育云、產業云等行業應用云。但是這些都處于小規模試用階段,沒有形成大的規模,同時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客戶。 五、政府缺乏引導 國外云計算業務的推動主要包括企業自發和政府引導,產業鏈比較成熟。產業政策也正在逐步的制定中。而國內云計算的推動主要包括國際IT巨頭的宣傳和企業 自發,缺乏政府的有利引導,盡管政府在推行大型的數據中心建設,但是實際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成為了政府相關部門完成業績的指標工程。國內云計算還沒 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這需要產業相關的政策盡快出臺。 政府對云計算的支持相比,我國目前還沒有國家層面的統一部署和引導政策。不過在國外IT巨頭的推動之下,在國內的眾多城市都進行了政務云和公共云計算平臺的建設,狀況正在改變。 總結 盡管我國的云計算平臺雖然在服務層次上與國外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國的云計算發展已經處于“井噴”前最關鍵的時期,無論是云計算平臺的穩定性還是用戶的使用需求都在不斷的提升,把握住云計算在國內發展的關鍵時期,促進云計算的蓬勃發展。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