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云計算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使用的越來越普遍。一些信息專家認為:國內企業首次部署云產品或服務時,主要考慮的還是以構建技術為基礎的競爭優勢。那么對于一些企業為什么要選擇云計算呢?云計算的主要用途有哪些呢?今天小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云計算的一些知識。
一、企業規模越小,采取跟隨部署戰略的目的性越為明顯
從企業規模的角度來看,500人以下規模的中小型企業包括小微企業,其實踐云計算的主要目的還是在于上文提到的三個基本維度,跟隨先進企業的發展模式,實現業務升級的需要。
而500人以上規模的企業實踐目的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差異性變化。首先,整體來看,無論是500- 2000人規模的中大型企業,還是2000人規模以上的大型企業,主要還是圍繞著提升技術和計算能力來實現生產的需要,從而塑造自身競爭優勢;
其次,這類企業對于產品交付速度,服務水平,IT運維能力及成本等多個細分層面考慮較多。這表明,中大型企業的業務發展速度快,這類企業已經形成規模,擁有自己的下屬部門進行IT技術的全套運維,因其業務敏捷性的需要,傳統IT軟件的部署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生產的需要,需要一股新的力量進行快速提升。
二、實踐周期越短,企業用戶引進先進技術的目的性越強
從實踐周期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即將上線云產品/服務,還是使用5年以上,企業用戶實踐云計算主要還是圍繞著:競爭優勢、跟隨戰略以及提升計算能力展開。簡言之,企業采取云計算主要還是看重云計算所能帶給的先進技術,企業因此可以用來塑造并鞏固自身的競爭壁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云計算實踐在1年以內的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基于跟隨戰略和提升技術能力的目的尤為突出。也就是說,這類企業導入云計算表面上還是處于一種跟風的態度,基于短期直觀的目的進行云計算部署,不過,隨著,云計算使用的更加深入,實踐的周期越長,企業在品嘗到云計算帶來的福利后,其心態也逐步發生了改變。
總而言之,所有踐行的企業首次部署關鍵驅動力,都圍繞在以技術為基礎,構建競爭優勢展開,同時意識到云計算本身強大的計算能力對業務發展需求的滿足。
三、構建競爭優勢是企業用戶普遍的關注點
出于不同的云計算產品/服務導入的目的,構建技術優勢的企業用戶占61%,采取跟隨部署戰略的企業占51%,而提升計算能力的企業則占49%。也就是說,企業用戶首次使用云計算產品/服務時,主要考慮到的是宏觀層面企業所需要解決的硬性問題,而在細節化層面如IT運維成本或運維管理復雜度的降低等方面的考慮較少。
另外,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要求也是企業用戶首次部署云計算時需要考察的一個問題。從根本來講,企業用戶希望借助云計算的臂膀,推動自身的生產力發展,進一步優化企業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的“生態鏈關系和地位”。
綜合來看,中小型企業首次部署關鍵驅動力,同樣都圍繞在以技術為基礎,構建競爭優勢展開,除此之外規模較大的企業,更意識到傳統IT系統對業務發展的制約,轉而投向云計算。
在調研中我們感受到:先行實踐的企業,導入云計算的目的并不單純只是降低成本,或提高某方面效率。而調研中所獲得的數據很明顯能看到首次導入云計算的企業關注點主要聚集在三個方面:即構建技術優勢、確定云戰略和提升計算能力。
確定云戰略,一方面在于企業能提升競爭力和成本管控能能力,并通過低成本的手段用數據驅動業務高效發展;另一方面在于,云計算的導入能幫助企業在全面戰略層提高綜合相應能力,從而塑造新的競爭能力。
提升計算能力的根本還是構建技術優勢——先行實踐的企業認識到通過云計算的導入,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相關運營和業務分析技術的能力,從而實現更精準的決策和更深入的協作方面獲得競爭優勢。這與構建技術優勢的首要驅動力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