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首席云計算戰略官謝恩偉談“云經濟” |
發布時間: 2012/9/6 16:58:18 |
重慶云博會于3月22日上午9時45分舉辦了開幕式,下午13時30分,云博會高層互動峰會召開。該高層互動峰會是此次云博會最主要活動之一,行業專家、院士和全球知名跨國企業高層領導嘉賓云集,數千位專業人士與會,致力于打造出高水準的論壇交流活動,為推動加快和推動云計算.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在下午的云博會高層互動峰會上,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兼市場戰略部總經理、微軟大中華區首席云計算.戰略官謝恩偉先生做了題為“云經濟”的演講。 微軟謝恩偉先生關于“云經濟”演講的主要內容如下。 各位來賓,大家好,尊敬的黃市長,下午好。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在微軟工作了一段時間,18年,在中部11年時間,然后再上海半年,主要在研發方面做了很多。最近一段時間也經歷了很多的職業的轉折,現在主要負責在整個大中華區市場開拓以及云計算.戰略。這兩年在云計算.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從云計算.落地,以及在本地的中國云的開發人員和開發廠商做了一些工作。 匯報一下在云計算.這方面的想法和戰略。 我做云計算.落地過程中一直聽到一些大家的顧慮和聲音,其中有一個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現在云計算.非常火爆,全國各個省份談到高科技和技術方面的創新,一定會談到這樣一個話題:是不是要建一個云的數據中心?是不是在一個小的地方要建一個中心?實際上,云經濟是一個規模經濟,今天早上非常容幸能夠跟黃市長做非常直接的交流,非常激動,因為黃市長給大家鋪了一個非常好的戰略,到2015年需要有百萬級的云的服務器的能力,把數據中心作大。這點從供應方來說非常重要,只有把云計算.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作大,才能真正達到經濟效應。原因很簡單。比方說15—20%是電力方面,只有把規模作大以后,才能有這樣的能力建這樣的供電所,才能夠把電源的價格降低到大家得到優惠的層次。 除了電力的一些費用之外,人力資源的費用必然有更多降低,大規模數據中心必然需要更自動化的數據中心管理,更自動化一些應用軟件的管理,當這些自動化能力達到一個高度,對于人力資源成本要求必然會增加。 微軟在重慶運博會上的展臺 當大規模數據中心建成,對服務器,對網絡設備等等都可以做集成,可以拿到更優惠的政策,從基礎設施供應方,只有規模做到一定程度——起碼10萬臺以上規模,才能看到硬件配置等等成本上得到更多更多的優惠。 需求方是不是有這樣的一些要規模需求呢?在跟廣大應用軟件合作交流過程中,比如我每天用電子郵件電子郵件使用是非常隨機的,作為一個需求方的應用軟件開發上必然需要增加更多的緩沖,因為他不知道在某一個時間段到底有多少用戶會用電子郵箱,只有當一個數據中心一個云的架構達到一個規模之后,才能把這種緩沖的效應降低到最低點。 時段的變數,比方說,搜索。我們也做了一個調研,Bing搜索,日本搜索達到峰值的時候,歐洲是達到最低點,需要考慮怎么通過大規模設施把資源充分利用,解決時間變數的問題。 比如在美國圣誕節,有的時候是消費的高峰,大家看到一些互聯網網站,阿里巴巴等等利用率非常非常之高,其他幾個月反而利用率不是一個峰值。美國四月份,4月15號計算機使用量達到一個新的高峰?因為是大家交稅最后一天。 從供應方和需求方兩個方面,對于大規模數據中心,大規模以云技術為基礎數據中心建設實際是有相當大的需求,的的確確跟黃市長產生一個共鳴。 除了規模效應之外,我到底是要私有云?還有公有云?大家對這個概念還是比較模糊一些。公有云好象聽上去很好,但是安全性難以解決,私有云能不能做到規模經濟?微軟也做了一些探討,一個核心觀點是,真正能夠把云經濟效應拉動起來,最根本一點還是需要跟需求更緊密銜接在一起。 跟大家解釋一下,在我們調研當中發現針對中小型企業來說,公有云的服務對它來說更靠譜,因為它的起步點非常低,IT能力是很少,怎樣通過一些大的廠商能夠非常有效、非常安全、非常廉價提供公有云服務,是非常非常適用。當走道大型企業會越來越看到,私有云的應用,因為客戶數據比較敏感,另外已經存在現有IT的能力。這個就沒有必要把所有數據放在公有云上。 在任何一個產業當中,還是要看到底有什么樣類型的一些應用,比如說中型產業,高性能計算或者批量的計算有可能是非常好的一個公有云的應用,如果要走道定植商務運用反而更多是私有云的應用,因為涉及到的用戶和數據,業務流程方面實際是非常敏感。從公有云和私有云決策這個方面,微軟一直保持這樣一個觀點:還是要以客戶基準,按照企業的性質,企業當中所運用軟件,數據的敏感度,它的企業流程本地化等等。作為廠家來說,微軟是非常投入,能夠在私有云這塊已經公有云這塊都幫助客戶提供云平臺技術。 剛才談了兩個方面,云規模經濟效應,另外怎樣真正去看待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拓展。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