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 節省投資的關鍵 |
發布時間: 2012/9/5 18:37:05 |
云計算的標準滯后、數據中心快速發展帶來的技術變革,這些都是業界共同面對的話題。近日,布線聯盟網總編輯張旭軍和在網絡領域有著超過30年經驗并在多個國際標準組織擔任重要職務的Carrie Higbie女士進行了深入交流,對數據中心、云計算、綜合布線的發展等內容進行了重點探討。 嘉賓簡介:Carrie Higbie在計算機和網絡領域有著超過30年的豐富經驗。Carrie目前是美國西蒙公司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和服務的全球總監。她對最終用戶和有源設備廠商的支持包括數據中心基礎架構的設計、審計、遷移,和一些線纜消除的規劃。她在網絡和應用開發的各個方面有著廣泛的背景,曾在大學教過書,也曾在財富500強中的多家公司和著名的咨詢機構擔任總監或副總裁等職務。Carrie擁有MBA和 MSBS學位。她在全球眾多的行業活動、最終用戶論壇和各種不同的會議中發表演講。 Carrie Higbie 美國西蒙公司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和服務全球總監 張旭軍:您和幾乎所有的標準化機構保持緊密聯系,能否簡要介紹一下幾家主要機構的特點和風格?比如TIA、ISO/IEC、BICSI、Ethernet Alliance(互聯網聯盟)、IEEE、Uptime等等。 Carrie:在數據中心上的共同點就是要建立一套大家都認可的標準。因為數據中心的建設是由不同的部門共同完成的,在這些不同的標準化組織里面,它們在定義和描述數據中心不同部分的時候要建立一個共同的語言。 Carrie:用戶要建設數據中心,必須要有網絡背景,必須要懂基礎架構,必須要懂供電。所以說,對數據中心建設來講,用戶必須能把這些內容有機的串聯在一起。 “要建立一個數據中心的共同語言” 張旭軍:中國用戶對國際標準也越來越關注,但數據中心領域相關機構眾多。您和幾乎所有的標準化機構保持緊密聯系,能否簡要介紹一下幾家主要機構的特點和風格?比如TIA、ISO/IEC、BICSI、Ethernet Alliance(互聯網聯盟)、IEEE、Uptime等等。 Carrie:這些組織有著明顯的地域特點,包括北美的和國際性的。這些組織在架構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今天主要關心的是跟數據中心有關的內容。在數據中心上的共同點就是要建立一套大家都認可的標準。因為數據中心的建設是由不同的部門來共同完成的,在這些不同的標準化組織里面,它們在定義和描述這些不同部分的時候要建立一個共同的語言。這樣的話,不管用戶采用哪套標準,他們搭建起來的系統,互相之間從不同標準的角度來看都是能夠互相溝通和互相通訊的。 張旭軍:這些標準組織之間有沒有很明顯的共性和差異? Carrie:TIA和ISO更注重基礎設施架構,和綜合布線領域更相關一些。它們會少許的接觸到一點有關供電的內容。Uptime主要關注包括供電、冷卻,更關注與運營相關的內容。Ethernet Alliance和IEEE主要是定義電子通訊協議,也就是說,服務器、交換機互相之間怎么通訊。 但是用戶要建設數據中心,不能只懂其中的某一部分,必須要有網絡背景,必須要懂基礎架構,必須要懂供電。所以說,對數據中心建設來講,用戶必須能把這些內容有機的串聯在一起。 張旭軍:能不能理解成這些組織目前一個比較大的關注點就是數據中心? Carrie:數據中心的確是目前最大的熱點。Uptime最關注的就是數據中心。對于Ethernet Alliance和IEEE來講,它們關心的是通訊的方式,數據中心是體現它們最新技術的重要市場,但是它們并不只是針對這個市場。TIA和ISO也是一樣,它們發布的標準所覆蓋的范圍更廣,雖然也是針對數據中心做了很多工作。 張旭軍:對于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在我們看來,綠色似乎是最近兩三年都不會降溫的數據中心話題。您如何看這一潮流? Carrie:如果用戶想在綠色方面獲得更大的回報,應該要緊跟技術發展的脈搏。因為現在的技術變更非常快,稍微一打盹就有可能被技術拋棄了,被技術拋棄以后就需要花更多的金錢來維持現在的現狀。 Carrie: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很現成的可以來定義或者標準化云計算。目前大家都看到了這個最新興的市場,很多廠家都只是針對自己擅長的領域推出一籃子的解決計劃來適應和配合云計算領域的發展。 “云技術的標準尚落后于應用” 張旭軍:對于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在我們看來,綠色似乎是最近兩三年都不會降溫的數據中心話題。您如何看這一潮流? Carrie:對于不管是已有的數據中心還是新建的數據中心來講,綠色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造成這個綠色話題持續升溫的最主要原因是全球化能源的危機,我們并不是說能源是用不完的,我們可以預見到能源會被消耗完。 另外,在能源方面的支出也是越來越大,占到整個數據中心運維的很大的比重。所以不管在未來用戶拿得到拿不到這個能源,還是現在用戶要用多少錢花在能源方面,這個都是廣大用戶最先關注的內容。 有一點要值得注意的,如果用戶想在綠色方面獲得更大的回報,應該要緊跟技術發展的脈搏。因為現在的技術變更非常快,稍微一打盹就有可能被技術拋棄了,被技術拋棄以后就需要花更多的金錢去維持現在的現狀。如果一旦被整個列車甩下來了,你再想追上這個列車就要花更多的金錢和精力去做這個事情。 張旭軍:云計算有必要重點說一下,我們都看得到云計算對數據中心的影響,很多廠商正不斷推出基于云服務的新型數據中心產品,這種影響會給數據中心架構和布線帶來什么變化? Carrie:云計算最主要的一點是如何最大化利用資源。如何用戶已經花錢買了設備了,怎么樣把它合理用起來,盡量不要去浪費資源,這是最重要的內容。 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家人要出去度假,總共8個人,如果用的是兩座的車,你就要來回開4趟。如果你有一個8個座位的車,你就可以一次把家里人全部乘下。這個例子就是說,用戶要知道如何合理地規劃網絡,合理的規劃應用,使得網絡可以最大化的發揮效用,這個是云計算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其實,云計算也不是一個新的話題。在以前主機的時代就已經有了這個含義。簡單講就是共享一個硬件給多個不同的應用。所以并不在乎它的名字叫什么,我們怎樣去包裝它,最主要是如何去有效使用已經投資了的資源。 張旭軍:現在關于云計算的相關標準是不是有點落后? Carrie: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很現成的可以來定義或者標準化云計算,有一個很大的原因,目前大家都看到了這個最新興的市場,很多廠家都只是針對自己擅長的領域推出了一籃子的解決計劃來適應和配合云計算領域的發展。 但是這樣也會有一些問題出來。用戶這個設備買一家廠商的,那個設備買另外一家廠商的,這樣互相之間就沒有一個可溝通的平臺,至少在目前階段不存在這個問題。目前有一些機構(比如IETF)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還不能說什么時候它們能夠出臺一個成熟的標準。當這個市場對于這個開放式的計算平臺提出這個要求(比如說我今天在這里面工作,我希望我的應用可以無縫的轉接到另外一個領域),當這種需求出來了以后,才會產生培育它的土壤。 張旭軍:正如您剛剛所說,很多廠商都推出了基于云服務的數據中心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這種新的解決方案給數據中心的架構和布線帶來哪些變化? Carrie:對布線來講,應該說目前一個比較明朗化的趨勢就是高帶寬的引入,也就是說在1個Gbps、10個Gbps以后,它會往更高的層面走。因為越來越多的虛擬化和云計算會帶來大量的數據吞吐流量,這會驅動高帶寬的發展。 在網絡方面來講,目前還很難看出有什么共性的大的改變。因為云目前主要有私有云和共有云之分。同的云,用戶的關注點不一樣,比如用戶對于安全防范控制的要求就不一樣。有些用戶只想把數據留在私有云里面,有些用戶希望在共有云上面可以方便的獲得數據。甚至有些國家是不允許將一些數據進入到共有云的,比如像醫療的信息,很多國家是有立法的,所有跟醫療有關的數據只能在國內用,這樣這些數據就不能放到共有云上。因此,目前對于云計算也有很多的限制條件限制它的發展,大家都是在摸索當中,包括它的安全。 張旭軍:數據中心的快速增長對布線領域也帶來了新的機會,但同時也有一些新的挑戰,比如現在的虛擬化、模塊化的發展趨勢給布線就帶來了不少的影響。從布線的角度來講,如何應對數據中心這種技術變革? Carrie:目前數據中心的布線最主要的特點還是在帶寬方面做文章。 Carrie:TOR和傳統布線并不是要打到魚死網破,因為技術發展的局限性,不同的時間點會有不同的傾向性,只是目前可能某種應用會站在對TOR比較有利的時間點上,但是從長遠的時間上講,我們還是要回歸到標準的層面上。 “還是要回歸到標準的層面上” 張旭軍:數據中心的快速增長對布線領域也帶來了新的機會,但同時也有一些新的挑戰,比如現在的虛擬化、模塊化的發展趨勢給布線就帶來了不少的影響。從布線的角度來講,如何應對數據中心這種技術變革? Carrie:目前數據中心的布線,最主要的特點還是在帶寬方面做文章。在現階段來講,我們手上的資源比前幾年好很多,而且目前從某些角度講,我們在布線方面的設計都能夠超前于應用。因為現在已經有了現成的10G、40G、100G,已經可以在市場上買到成熟的產品。有些工作組已經開始提議立項去研究更高帶寬的工作。所以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去支持現有的應用,而且我們已經把目光、產品支持的對象放到了未來的應用上。所以說,我們在過去的10年、15年里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推出這么多數據中心的布線和相關的標準,有了這些標準可以幫助我們更方便地去設計和規劃數據中心。 張旭軍:關于ToR (ToR Top of Rank,意指柜頂)這個話題,綜合布線工作組也組織了網絡廠商與布線廠商的辯論,網絡廠商承認ToR也有不足,但在現行的數據中心和服務器模式下,ToR幾乎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沒有別的選擇,他們也面臨很多問題,也在積極尋找解決辦法,想聽聽您對ToR的一些觀點? Carrie:某些廠家對于某些特定的環境建議用戶必須使用TOR,不然的話這個數據中心就造不下去了。其實TOR和傳統布線并不是要打到魚死網破,因為技術發展的局限性,不同的時間點會有不同的傾向性,只是目前可能某種應用會站在對TOR比較有利的時間點上,但是從長遠的時間上講,我們還是要回歸到標準的層面上。 10G芯片的供電功耗已經下來了,這個下來以后,基于雙絞線傳輸萬兆的應用會越來越得到普遍的應用,而它的成本會大大下降。從今年3季度開始,Intel出廠的一些母版上都已經集成了萬兆的端口,并且目前已經在一些廠家的網絡設備(如TOR的交換機)上直接看到了10G的端口。所以,可以形成這么一種局面,即網絡廠商仍然可以去推TOR交換機,但是因為10G技術的成熟,不一定要物理上真正做一個TOR,不一定非得裝在一個機柜里面不可。盡管它的定義叫TOR,但可以把它當做列頭的交換機來用。因為10G支持的距離已經可以達到100米,在30米內還可以做到一個更小的功耗,這是一種更省錢的方式。 這樣的話,網絡廠商既可以推網絡TOR的概念,又用到標準化的布線。將來這個標準再往前走,走到40G、100G或者其他數量級的應用,用戶也不會浪費先有的這些投資,包括布線的產品和網絡的產品。 另外,不管用戶用不用TOR,包括KVM這些產品仍然還是要布線,其實用戶也省不了太多布線的系統。所以,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前爭論很大的問題可能就不再成為一個問題了,大家都會找到一個好的方式去共存。 張旭軍: 在中國,目前誕生了很多服務型數據中心(運營型數據中心),建設的規模很大。在美國這類的數據中心多么?它們運營的情況如何? Carrie:在美國現在建設的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型數據中心)還不能說是泡沫,但就像當年出現過的一樣,發展很快,每天有很多人投入到這個行業。會有很多的第三方數據中心市場銷售的并不是很好。沒有規劃好自己發展方向的第三方數據中心,建設好了銷售不出去也正在發生。 Carrie:甚至有些用戶站在今天尚不確定用哪種技術的時間點上,他可能先租用第三方的。用戶使用了兩年、三年之后,那時候技術發展已經幫用戶做出技術上的選擇了,這個時候他再去建數據中心。 “先租用也是一種選擇” 張旭軍: 在中國,目前誕生了很多服務型數據中心(運營型數據中心),建設的規模很大。在美國這類的數據中心多么?它們運營的情況如何? Carrie:運營型的數據中心在美國這兩年也是發展的非常快。有幾種用戶會選擇運營型的數據中心。一種是永久性的,他們覺得租用運營型數據中心在運營成本上會給自己省到一些錢,不需要自己去做地產的投資、建設的投資、營運的投資。一種用戶是一些臨時的用戶,比如說企業要改建數據中心,這個時間點上用戶可能會將數據放到運營型數據中心,臨時過渡一段時間。 另外的一類用戶是,有一些用戶對目前的技術判斷不夠有把握,暫時選擇租用運營型數據中心。比如目前有了綠色的概念,有了云計算的概念,但他還不確定選擇哪些技術。畢竟用戶要自己建一個數據中心,希望用10年、20年。但用戶站在今天不確定用哪種技術的時間點上,他可能先租用第三方的。用戶使用了兩年、三年之后,那時候技術發展已經幫用戶做出技術上的選擇了,這個時候他再去建數據中心。 當然,還有一種用戶,把運營型的數據中心作為一個備份數據中心。因為運營型的數據中心會有不同的打包方式提供給用戶,包括租不同的應用、租不同的時間點,這種靈活的配置和服務對不同的用戶都有不同的切入點。所以,我們覺得在未來的幾年里,這種運營型數據中心不會走下坡路,它至少會維持甚至還會再發展。 張旭軍: 運營型數據中心提供商會提供很多不同的方案給用戶,用戶的選擇權和自主權會很大么? Carrie:在美國的運營型的數據中心擁有很大的決定權。和以前不一樣,以前有一些數據中心會給用戶很多的自主權利,比如說用戶租一個四分之一的機房空間,在這一區域,用戶想怎么調整就怎么調整,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因為現在不僅僅考慮到數據的安全,也要考慮到運行的安全,包括用戶在這里放了一個大機柜是不是會影響到其他用戶的應用,會不會阻擋氣流的通過。所以說,在美國,包括機柜、布線、定價這些都是屬于第三方運營型數據中心的,用戶要買就買一個整柜或者買幾個整柜。整柜里面的包括布線也都是運營型數據中心來幫用戶做。用戶提建議,第三方運營型數據中心有它自己一套規范,這樣防止影響到其他租戶。 張旭軍:建了好多第三方數據中心,往往空間太多沒有用戶來用,在美國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嗎? Carrie:在美國現在建設的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型數據中心)還不能說是泡沫,但就像當年出現過的一樣,發展很快,每天有很多人投入到這個行業。會有很多的第三方數據中心市場銷售的并不是很好。沒有規劃好自己發展方向的第三方數據中心,建設好了銷售不出去也正在發生。 張旭軍:再來談談用戶,在您近期規劃的數據中心項目里,印象比較深的有哪些?反映出用戶怎樣的想法?這些是否對中國的用戶有借鑒意義? Carrie:我經歷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項目,最深的體會是項目的前期規劃設計工作很重要,包括針對用戶需求的一些研發工作。 Carrie:谷歌是一個在創新上面有很大作為的公司,而且它的創新不單單只是憑空的一個概念,它最成功一點是它提出一個概念然后證明給你看。它甚至說,考慮把光纖拉到樹上去。很多人說這不可能,樹在長高,你把光纖拉上去,這個樹長高了怎么辦?但其實你真的走進谷歌的園區就會發現,他們的樹上真的有光纖。 “前期規劃是節省投資的關鍵” 張旭軍:再來談談用戶,在您近期規劃的數據中心項目里,印象比較深的有哪些?反映出用戶怎樣的想法?這些是否對中國的用戶有借鑒意義? Carrie:我經歷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項目,最深的體會是項目的前期規劃設計工作很重要,包括針對用戶需求的一些研發工作。印象比較深的就是,最近幾年參與了一些大型的超算中心 的設計。在這些設計里面看到了一些最新的技術。其中一個項目,設備本身就是一個機柜,一個機柜在不借助任何外部空調系統的情況下,能耗達到了50千瓦。 另外,幾年前在禽流感爆發的時候,美國有些研究機構也是做了類似這樣的系統,來研究病毒傳播模型的推算,用傳統的計算方式需要差不多一周的時間,而在用戶搭建的超算中心中,用了4個小時就把這個模型給算出來了。 像這些項目,我們的參與度是很深的,我們一直和用戶在一起。因為用戶有不同的設備選項和應用的選項,選擇不同的選項可能對于傳輸媒體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們在很前期的時候介入到這些項目,傾聽用戶的一些需求,快速響應他們的這些需求。 其實每個數據中心都是不一樣的,每個數據中心的用戶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應用的運作模式,有自己場地的運作模式,有自己以前的使用習慣。我們所做的就是和用戶一起去設計一套對他們來說最合適的方法,而并不是拿一套模板去套給他。因為采用一個模板套用的話,對用戶來講,總歸會有一些不適合的地方。如果只是圖一個簡單套用一個模式的話,一開始可能很簡單,但是到最后越用可能越痛苦。 張旭軍:Google是一個非常受關注的公司,其在數據中心中引進了很多創新的理念和技術。您和Google的距離更近一些,對Google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是否有一些內容可以和我們分享? Carrie:谷歌盡管是一個開放式的互聯網公司,但是它在技術上的保密做的很好。因為所有的這些都是它的生命線。其實我了解的信息也都是他們公開的信息,但是的確您說的很正確,谷歌是一個在創新上面有很大作為的公司,而且它的創新不單單只是憑空的一個概念,它最成功一點是它提出一個概念然后證明給你看。 就好比說,谷歌最近在美國推一個城市網絡化的概念,它要做整個城市的信息化運營中心。它把整個城市當中的包括云、網絡、電視這些都由它來提供,相當于構建一個電子化的全方位設計,一個數據通訊的真正社區。它甚至說,考慮把光纖拉到樹上去。很多人說這不可能,樹在長高,你把光纖拉上去,這個樹長高了怎么辦?但其實你真的走進谷歌的園區就會發現,他們的樹上真的有光纖。Google和其他公司有很大的區別就是有足夠的資產幫助他們做很多別的公司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說,從去年的數據來看,萬兆(用在光纖交換機或光纖的服務器網卡上的芯片)的全球出貨量,Google采購的芯片數量甚至比專業的服務器或者交換機廠家都多。Google自己在制造自己的交換機,自己在制造自己的服務器,Google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用什么,所以Google在這方面的投入是很多的。但是這些經驗并不一定能夠成功的被別人所借鑒,因為方式不同。 張旭軍:您幫我們預測一下,2012年對于數據中心和網絡布線來講有哪些事情會發生? Carrie:首先,支持10G的銅纜布線會獲得大量增長;其次,在一些國家可能會有7類布線的應用出現;第三,屏蔽的優勢會更加的體現出來。 Carrie:現在作廢的雙絞線收回以后大部分是把外皮燒掉,然后把銅拿出來重新回收利用,但是2012年可能會出現新的技術,就是外皮也能夠被回收再利用,不會把它燒掉,因為燒掉本身也對大氣帶來污染。 “雙絞線外皮的回收利用將成事實” 張旭軍:您幫我們預測一下,2012年對于數據中心和網絡布線來講有哪些事情會發生? Carrie:首先,從布線的角度上來講,因為10G的設備已經開始正式出貨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2012年支持10G的銅纜布線會獲得大量增長。其次,在不同的國家可能會有7類布線的應用出現。第三,屏蔽的優勢會更加的體現出來,因為6A以后,不管是從最終實現的效果還是實現的成本來講,屏蔽系統都占有很大的優勢。 另外,您關心的是整個網絡領域發生的技術性變革,我們會看到2012年可能有一些廠家會推出關于回收的一些技術。現在已作廢的雙絞線收回去以后大部分人是把塑料燒掉,然后把銅拿出來重新回收利用,但是2012年可能會出現新的技術,就是外皮也能夠被回收再利用,不會把它燒掉,因為燒掉本身也是對大氣帶來污染。 最后,在網絡方面,我們會看到,因為現在目前已經正式出臺的是40G光纖和10G的銅纜,那么在2012年的某些時候,40G的銅纜會開始正式立項做研發,再往上是1000G的光纖也會立項去做,整個帶寬還是在繼續往前走。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