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將成為大數據中心基地 |
發布時間: 2012/9/5 15:54:04 |
“我國的云數據中心建設需要合理規劃”,在日前硅谷舉行的“北京云計算國際高層論壇” 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姜廣智處長在回答觀眾提問時談到。同時,他認為,在云計算發展帶來的能耗、成本的壓力下,內蒙古有望成為我國最重要的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基地。
云計算作為時下IT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領域之一,在全球受到廣泛關注和熱烈追捧。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及《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均強調云計算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英國《金融時報》將云計算稱為"未來十大創新之一"。本次國際高層論壇的主持人,寬帶資本董事田溯寧認為,云計算是繼PC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IT發展浪潮。 錯過了PC電腦時代、在互聯網時代只是趕上發展末期,眾多的國內科技企業都牢牢抓住了云計算這一“新浪潮”。數據顯示,到2015年,我國云計算產業鏈規模將達7500億至1萬億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所占的份額有望達到15%以上。 在技術發展和需求劇增的驅動下,我國云計算蓬勃發展,各地數據中心的建設也風起云涌。根據2011年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白 皮書》,以地方政府為代表,中國已經建設了一批公共項目,各地也都陸續提出了未來云計算的發展規劃。北京提出“打造世界級云計算產業中心”,天津提出“建設國家級云計算產業總部”,上海提出“云海計劃”,要打造“亞太云計算中心”,深圳提出建設“珠三角云計算中心”,成都提出建設“中西部云計算中心”,重慶的“云端計劃”更是投資千億,將建中國最大的云計算中心。 本次論壇的嘉賓,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姜廣智處長在回答提問時談到,無論是“公共云”還是“私有云”,國內的云數據中心發展都存在令人擔憂的一面,主要體現在部分地方政府的盲目過熱建設。他認為就整個云數據中心的布局,國內需要合理認真規劃,集群發展。考慮到云計算基礎設施具有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運維成本高等特點,需要各地區根據實際需求來布局,避免重復建設,同時也需要從國家層面上統籌協調,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賽迪顧問的報告也指出,當前中國部分地區的云計算產業發展偏離了初衷,某些建設項目不但未能對已經過剩的計算資源進行整合和高效利用,反而演化成為重復建設、重復投資,從而造成更大規模的IT資源浪費。姜處長認為未來幾年我國云計算基礎設施產業將呈現總體向富能源、高緯度地區轉移趨勢,而內蒙古自治區將成為最重要的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基地。 大型的云計算基地,除了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和網絡帶寬,更需要有充裕的水、電等資源支撐其運營。而內蒙古憑借著約占全國已探明煤炭儲量的六分之一,天然氣儲量的三分之一以及充足的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和氣溫、空氣濕度等因素,特別有利于建設新型的云數據中心。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