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后院著火:遭互聯網和網絡自由捍衛者抨擊 |
發布時間: 2012/8/21 14:45:57 |
《泛太平洋伙伴關系》(TPP)協議被認為是奧巴馬政府亞洲轉移戰略的“旗艦協議”,目的就是在于遏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勢力增長、在“東盟+3”之外構建環太平洋的美國經濟同盟。因TPP協議非常苛刻地限定了自由市場條件,政府很大程度上干預經濟運作的中國,基本沒機會加入。
有趣的是,不喜歡TPP的中國政府得到了意外的援軍:最近它在美國內部也遭到猛烈的抨擊,而且抨擊者恰恰是互聯網產業和網絡自由捍衛者。這個旨在推動親美國家(地區)之間貿易的國際協議,被發現和在歐洲議會擱淺的《反假冒貿易協議》(ACTA)與在美國國會擱淺的《禁止網絡盜版法案》(SOPA)一樣,也存在跨國公司控制談判過程導致秘密協議嚴重危害網絡自由的問題。說白一點,TPP不但遏制中國,它同時也在遏制互聯網自由。 當歐美互聯網業者和網絡自由權益組織漂亮地搞掉SOPA和ACTA之后,隨即把矛頭指向了更加秘密的TPP,發現原來這攤子更為恐怖。SOPA是美國國內版權法,ACTA是國際貿易協議,所以基本上,美國和歐洲議員們都能直接和互聯網人士合作,公開法案全文并且通過媒體施壓和政治游說,讓這兩個版權和貿易法案擱淺。 但TPP是國際戰略協議,談判和簽署各國,都把這個正在商討的協議放入立法“快軌”,授權政府全權負責談判,立法機構最后只能做原則上的全盤接受或者否定。之所以TPP有這樣的特權,其實是和它的戰略內容分不開的。你能想象涉及國際戰略安全的談判如軍事互助、導彈削減的過程公開嗎?無秘密,就無戰略談判。TPP既然是美國戰略轉移亞洲的旗艦協議,自然涉及到了非常多的戰略互助和安全平衡部分,必須以非常傳統的戰略談判方法去處理。所以,這個“面向21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協議”竟然完全以20世紀的秘密談判形式進行。 互聯網人士要求的并不是摧毀美國的戰略目的,他們僅僅希望TPP所牽涉的知識產權保護部分讓公眾可以參與,至少知道目前談判的進展。今年5月份,公眾已經從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得到了關于知識產權部分的草案,但這是去年2月的版本,而后經過8輪秘密談判,最新的TPP協議到底和公眾看到的草案有多大的不同,誰都無法知道。別說公眾了,連美國國會議員都無法了解目前的談判文本。 與此同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卻給知識產權擁有大企業和大集團如影視公司以全部權限可以了解最新的談判進展細節和文本。這些跨國大公司作為利益相關者對談判有很大的影響能力。這樣的談判,只能催生比SOPA、ACTA更加侵犯互聯網自由的怪獸。 根據目前泄露出來的部分文本和SOPA、ACTA的經驗,TPP對民眾自由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過度強調知識產權、加強跨國版權執法、鼓勵產生互聯網警察機制;第二就是對藥品專利的過度強調、沒有給特殊情況下的合理使用留下空間。但由于TPP本身是旨在建立親美貿易聯盟的戰略協議,所以包括美國國會議員、互聯網產業、網絡自由組織在內的反對者和監督者,都還沒找到足以制勝的方法。看來,阻擊TPP的路,還很漫長。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