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mayc0"></ul>
    <ul id="mayc0"><center id="mayc0"></center></ul>
    <strike id="mayc0"><input id="mayc0"></input></strike>
    <ul id="mayc0"></ul>
  • 始創于2000年 股票代碼:831685
    咨詢熱線:0371-60135900 注冊有禮 登錄
    • 掛牌上市企業
    • 60秒人工響應
    • 99.99%連通率
    • 7*24h人工
    • 故障100倍補償
    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幫助中心>文章內容

    云計算百科:認識私有云熟諳實施步驟

    發布時間:  2012/8/21 9:30:28
     據Gartner 預測,在未來幾年,企業在私有云服務上的投資要遠高于對公共云服務的投資,但是最終,大部分企業都將從私有云過渡到公共云。

    同時,該分析機構還表示,很多企業在未來都會經歷一個私有云,公共云與非云系統混合存在的過程,并且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數年。這種發展路線意味著,在未來數年里,企業IT部門的首要職責將是為企業尋找最合適的IT服務。

    不過,拋開預測不談,目前還不會出現企業大規模采用私有云的情景。Accenture的云計算資深經理 Joe Tobolski解釋說:“私有云的概念非常適合當今企業的情況,并且在未來一段時間也是如此。而之所以這樣,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強大的宣傳效果,另一個就是其中涉及的真正的商業原因和架構上的挑戰。”

    工作量呈現波風波谷周期性循環的企業部門對于私有云最感興趣

    還有一個特殊情況,由于目前的經濟狀況依然不夠理想,很多企業都延遲了大部分必須的內部應用程序和架構的更新工作。

    但是還是有些企業在配置了一系列虛擬服務器后,表示將要實施私有云技術。Tobolski說:“99.99%的企業內部的數據中心仍然是按傳統方式運作的,別說私有云了,他們連起碼的自動化能力都不具備。”

    工作量呈現波風波谷周期性循環的企業部門對于私有云最感興趣,比如零售,分銷,以及一些全球性制造商和公共部門。

    1. 什么是私有云?

    要解釋什么是私有云,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什么不是私有云。即當前IT行業已經存在已久的虛擬化技術和自動化技術并不是我們所說的云技術。正如Deloitte 的云服務經理Derek Kay所指出的,雖然真正的私有云架構確實存在,但更多的則是打著私有云旗號的大型自動化服務器群。

    Derek Kay說:“采用了自動化僅算是半只腳踏入了云計算的大門。云計算是一個全面的轉變項目,如果你只是將它看做一個普通的IT項目,那么你只能獲得云計算眾多好處中的一點,而如果你能多一些關注,并希望做一些更廣泛的改變,那么只需要多一點成本,就能獲得更有價值的回報。”

    因此,對于私有云的一個定義就是,它是通過瀏覽器交付給客戶,使用互聯網協議和技術的一系列IT服務。底層平臺是共享的,具有無限的擴展能力,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獲得或多或少的運算資源。最后,費用是根據對計算資源的消費和使用情況來定的,有些服務商還提供了退費機制。

    Reed Specialist Recruitment 這家企業就是成功運用私有云的典范。該公司使用了EMC的 VMware對后臺架構進行了集中化,標準化和虛擬化的改進,并改寫了大部分程序代碼,以便程序能夠通過瀏覽器訪問。

    Reed公司在全球擁有 3500名員工,其中3300人位于英國本土,這些人都接受了ITIL培訓,以學習IT服務管理 ,另外還引入了更嚴格的變革管理程序,以及在支付費用時引入了退款機制。

    但是除了將改變內部技術作為向客戶提供應用的主要方式外,Reed公司還出于安全和其它因素的考慮,采用了Citrix瘦客戶機軟件。在該公司的客戶中,有大約2%的客戶需要使用特殊應用程序,比如對資源需求巨大的財務軟件或CAD/CAM 軟件,這時他們會使用Citrix的 XenDesktop中的虛擬化桌面進行相關操作。

    Reed公司IT服務部門經理Sean Whetstone解釋了這樣做的原因,他說:“如果我們能夠將所有應用都通過加密的SSL VPN線路來傳輸,我們就沒有必要再采用Citrix了。Citrix在安全性和負載平衡方面有相當大的作用,同時它對于開發工具也起到了幫助。因此我們并不總是按照Gartner對于私有云的定義本身去做。”

    或許是一開始沒想到,私有云架構并不是必須建立在企業內部的。根據最新的行業研究,公共云供應商同樣可以提供私有云服務平臺,此時供應商的硬件架構只用于該企業,并不會像傳統的多租戶模式那樣與第三方企業分享。這就意味著私有資源被分配給了客戶,而企業的敏感信息也得到了保護。

    采用這種模式的企業一般都需要進行計算密集型任務,比如大規模的數據建;蛘呓Y算等。諸如制藥公司,投資銀行以及政府和軍隊的部門,都適合這種模式。

    遷移到私有云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企業的眾多應用程序

    有些企業也會走這種架構即服務(IaaS)的私有云路線,用來完成企業的某些非關鍵性項目,比如應用程序的開發和測試。但是不論他們最終是否會讓程序在私有云環境下運行,一旦工作完成,企業就會將這些數據從云環境中收回。

    實施私有云的步驟

    2.實施私有云的步驟

    遷移到私有云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企業現有的應用程序。很多企業都有這樣一個現狀,超過半數的應用程序可能沒有一個人在使用,但是企業也不敢輕易將這些程序關閉。

    Deloitte 的 Kay表示:“向私有云遷移就像搬家,你有機會將陳舊不用的東西清理掉,如果你希望企業有更高的業務效率,那么把握好這個時刻。關鍵在于,你只需要為你所使用的服務付費,你也只能使用你支付過費用的服務,因此成本支出變得很清晰。”

    一旦確定好哪些程序和服務是需要的,哪些可以丟棄,就可以開始對系統進行合理化改造了。如果企業的服務器之前沒有做過虛擬化,那么改造后企業可以有效的降低所需的服務器數量。

    這個改造過程是企業實現私有云目標的良好開端,它可以幫助企業充分提高系統資源的使用率,提高運算效率。

    另一方面,那些有用的程序可以在私有云環境更好的被利用,有些甚至可以為公共云提供服務。

    再接下來,就是對硬件和軟件堆棧進行標準化。如果只是想建立一種類型的架構,并不必要這么做,不過這么做確實會限制建立架構時的選擇范圍,而所有標準化范圍之外的特殊情況都需要經過調整才能適用于這個架構。

    此處進行標準化工作的目的,是從生產率和管理角度出發的,能夠讓整個架構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性價比。但這么做需要更正規的IT管理以維持這種標準化,同時避免因為加入非標準化內容導致架構出現問題。

    在完成了這些工作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實施自動化工程了,即確保所有進程都處于嚴格的策略管控下。

    使用類似Itil這樣的工具遷移到更面向服務的架構是很重要的,這其中涉及到對于用戶消費和服務經濟的理解,最終目的是引入返款機制。

    以上所述的過程,從開始到結束大概要經歷兩到三年時間,Kay表示,大部分企業實際上現在已經完成或者部分完成了虛擬化工作,有些企業甚至也開始對硬件和軟件實施標準化項目了,但是自動化方面還不夠成熟。

    實際上,最先進的部分應該是遷移過程和業務變化元素。Kay警告說:“遷移到私有云從本質來說是一個更加經濟化的過程,而不是技術化的過程,最重要的問題是:‘是否企業對于服務使用的越少,費用就會越少?’如果不是,那么企業就沒有實現私有云。”

    3. 退款的挑戰

    向私有云運作模式遷移過程中最困難的一個部分是掌握價格方面的權利。 大部份企業現在還是將IT作為一種投入,而不是利潤中心,這意味著企業用戶還不習慣將IT服務消費的需求與相應的服務等級協議(SLA)聯系起來。他們也不清楚什么是IT資源消費或該如何消費IT資源,以及消費IT資源的潛在成本。

    因此,為了讓企業明白這樣做的成本,引入退款這個名詞,就算是只顯示理論上某個IT消費的成本,對于企業順利實施私有云項目來說也是很關鍵的。

    從IT的角度看,這個過程實際上給出了IT服務供應的成本框架,確定了消費和預定義的SLA所包含的費用,同時引入了付費使用的模式。此時,標準化再次成為了關鍵問題,之所以采用標準化,是為了從財務上確定每一項決策的成本。

    Reed Specialist Recruitment 在私有云的道路上已經算是走在前列了,它采用了一個基于12個標準化用戶策略的退款機制。

    Whetstone 解釋說:“云供應商所開的賬單并不復雜但是卻很重要,因為企業都不希望IT部分像一個無底洞一樣燒錢。同樣,我們也希望每個客戶能按照自己所使用的服務資源來付費,因此我們根據用戶的不同,制定了12個不同的付費選項。”

    要確定這些費用,首先需要確定在五年周期內的架構購買成本,以及運作IT部門所需的資金和運作成本,包括員工工資,維護費用以及后勤費用。

    Whetstone 說:“費用的大頭是所有用戶都要使用的中心架構,但是你可以將其拆分并試著將固定成本分攤到一些應用程序上,這可以幫你建立一套數據資料供每年評估。你只需要每年檢查一下表格,看看哪些成本上升了,哪些下降了,然后考慮是否要改變費用模型。”

    但是要想實現Deloitte 的 Kay所希望的“用的少,費用就少”的模型,接下來還要引入測量工具,但是這類工具目前還處于一個不成熟的狀態,或者說還在進化當中。

    Kay 同樣警告說:“企業必須考慮自身的退款基礎,因為別的公司的退款策略并不一定適合自身的企業。因此,如果你的企業是以交易為主的,可能會更注重用戶數量和系統升級,但是如果你的企業是以信息為主的,那么可能通過考察數據庫信息的點擊率來判斷服務提供情況更為合理。不過很多企業是混合型的,因此考慮起來也應該更加全面。”

    然而,要是遷移到由第三方機構提供的私有云服務時,就需要搞清楚IT損耗,使用情況以及成本和費用間的差異,這都非常重要。

    Centrix Consulting 的董事長Lisa Hammond解釋說:“如果企業在轉型前不清楚自己的IT損耗和使用情況,那么怎么知道使用私有云后費用到底是增加還是降低了呢?在四分之三的案例中,企業實際上都多花了錢。”

    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是,比如每個用戶每月支付250英鎊的服務費使用供應商提供的私有云服務,但是同時企業內部還運行著自己原先的IT系統和架構,企業同時還要為自己內部的架構支付成本。

    Lisa Hammond說:“從服務經濟的角度看,服務商需要知道自己到底在這些服務上投入多少成本,這樣才能與企業對話,告訴他們每月消耗了多少成本的服務。”

    4.組織和治理挑戰

    在向私有云遷移過程中,遇到的另一個挑戰是,業務單元不習慣與其它同事共享系統架構資源。這種思維就意味著需要與他們進行更多的溝通,讓他們明白合作的好處,以及今后不再需要他們使用各自的專用資源。

    但是對于企業IT部門本身來說,遷移到共享或者類似共享的模式,也帶來了如何管理資源的問題。這種變化反過來又意味著IT功能可能需要改進或進行合理化,同時員工將不再滿足特定業務單位而是管理公共服務。

    比如Reed Specialist Recruitment對他們的IT技術人員進行再培訓,并將其分配到不同的日常團隊中,比如存儲,虛擬化,以及Citrix團隊等。Whetstone解釋說:“他們必須對業務流程中的各個階段均有所了解,在一個虛擬化的團隊中工作。”

    但是技術人員同時也需要在某些領域的開發技巧,比如商業或廠商管理技巧,用來與供應商談判外部私有云的管理問題或支付返款模式,比如是否可以在業務需求過大的時候將公共云資源納入私有云中。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是確保已有的業務流程能滿足未來的需求,又或者這些業務會阻礙新服務的應用。

    進一步考慮,如果選擇采用第三方私有云供應商的服務,那么就有必要審查和擴展企業自身已有的風險框架范圍,確保風險框架包含了內部和外部架構,比如確保企業內部數據中心和供應商數據中心不處于同一地理位置。

    這種工作還包括將審核權利加入到合同中,并確保安全協議是以企業安全策略為基準的。為了應對潛在的快速變化情況,還應確保風險評估框架能夠每半年進行一次升級,而不是通常認為的每18個月。

    5. 數據被鎖定的挑戰

    在考慮采用外部第三方私有云供應商提供的服務時,需要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數據鎖定。雖然目前很多云服務供應商都為用戶提供數據遷移和轉換工具,幫助客戶將程序和數據遷移到供應商的服務器環境,但是并不是所有供應商的遷移工具都是基于開放標準開發的。

    Centrix Consulting的Hammond 解釋說:“企業必須非常小心,免得在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有些遷移工具很不錯,但是有一些就會導致企業數據和程序被鎖定。企業一定要避免選擇這樣的服務商。”

    在私有云環境中開發新的應用程序也會遇到被鎖定的問題。Hammond說:“企業必須能夠從供應商的應用程序開發工具和框架中,將開發的程序提取出來,而不是依靠開發商的服務框架才能運行。否則,新開發的程序就成了與供應商的框架綁定在一起的程序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企業的CIO或企業架構團隊必須進行策略上的決斷,確定該使用哪些應用程序開發工具,以及框架。還需要定義數據標準以及合適的數據管理方法,確保未來遷移到不同的云環境時不會出現問題。這些都要落實到合同條款以及具體實施上,而不是僅憑口頭承諾。

    雖然向云環境遷移需要考慮很多問題,但如果選擇了正確的途徑,無論未來選擇什么樣的云技術,都將使企業未來的發展道路變得更加平坦寬闊。

    最后,Capgemini外包部門的CTO Karl Deacon認為:“IT服務的一些元素,如數據工作流和業務邏輯,由于其所具有的差異性,將一直保留在企業內部。但是大部分常規服務,將隨著企業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及高靈活性的工作模式,而遷移到云環境。”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中國五強!虛擬主機域名注冊頂級提供商!15年品質保障!--億恩科技[ENKJ.COM]

  • 您可能在找
  • 億恩北京公司:
  • 經營性ICP/ISP證:京B2-20150015
  • 億恩鄭州公司:
  • 經營性ICP/ISP/IDC證:豫B1.B2-20060070
  • 億恩南昌公司:
  • 經營性ICP/ISP證:贛B2-20080012
  • 服務器/云主機 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0371-60135900
  • 虛擬主機/智能建站 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0371-60135900
  • 專注服務器托管17年
    掃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0371-60135900
    Copyright© 1999-2019 ENKJ All Rights Reserved 億恩科技 版權所有  地址:鄭州市高新區翠竹街1號總部企業基地億恩大廈  法律顧問:河南亞太人律師事務所郝建鋒、杜慧月律師   京公網安備41019702002023號
      0
     
     
     
     

    0371-60135900
    7*24小時客服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