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隨著企業發展的要求,成本管理如何從傳統的“模糊”管理,逐步轉變為與作業相關的“精細”成本管理,成為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需求。任何新的管理制度的推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個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為此,本刊“作業成本管理”講座,從介紹作業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入手,讓讀者了解“什么是作業成本法”、“如何進行作業成本管理”。作為該講座的最后一期,本文將簡略介紹作業成本管理工具――基于IT技術的ABCM系統,一個充滿生機、引人注目的領域。
作業成本管理系統(ABCMS)本質上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它基于企業的信息技術平臺和體系,以作業為中心,從工藝流程的各個環節、總裝、質檢到發運銷售全過程,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出相對準確的產品成本。同時經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用的跟蹤消除不增值作業,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增加客戶價值,提高決策、計劃、控制能力。
基于IT技術的ABCMS,能夠幫助多個行業的領導者把管理的重心真正深入到流程層面。隨著運用作業成本管理的企業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者發現,作業成本管理,不僅是企業生產制造的良好基礎,還可利用作業成本信息進行預算管理、生產管理、進行客戶盈利性分析等, ABCMS正是結合企業資源規劃(ERP)、恰時生產(JIT)和柔性制造系統(FMS)的需要,為企業生產制造等環節的成本控制和增值奠定基礎。
ABCM軟件借助先進的IT架構,通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業活動的追蹤分析,與企業的ERP、JIT和FMS系統聯合發揮作用,盡可能消除“非增值流程”、改進“增值流程”,實現生產等多個環節的增值,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目的。
ABCMS與ERP緊密相關
ABCM軟件的發展與ERP是緊密相關的。回顧ERP的演變歷史,從閉環MRP、MRPⅡ到ERP轉變的一個重大改進,就在于實現了財務系統與生產系統的同步,也就是資金流和物流的集成。但是,由于眾多ERP產品,貫穿的是以傳統的業務流程和會計核算思想,面對當今動態的市場、越來越短的產品周期以及日益激烈的競爭,企業的信息化不能停留在讓ERP僅僅完成計算機化的成本記錄、歸檔等任務上,而要利用有效的管理系統,發揮為企業管理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這就使企業對以流程為中心的ABCM系統產生了強烈的需求。
從ABCM系統本身來看,由于它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反饋的統一,充分體現了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和分析的成本管理方法,比一般的ERP系統更為強調實現標準成本的預先確定、實際成本發生后成本差異的分析、成本中心為主體的責任成本管理等功能,在許多視成本控制為第一要務的企業,采用ABCMS來替代ERP進行成本管理已成為必然。
ABCMS與ERP系統的結合也由此成為許多加快信息化步伐的企業的重要戰略選擇。這些企業在實施ERP的基礎上,應用ABCMS,將所有的成本管理應用程序都共用同一個數據源并且使用一個標準化的報告系統,實現用戶界面的同一結構,提高了系統的可操作性,使成本與收入的監控貫穿到所有職能部門,真正提高了企業控制成本的能力。
ABCM軟件在興起
在國外,ABCM軟件已成為許多軟件廠商關注的重點之一,許多企業管理軟件提供商都在此領域積極投入,或在自身的ERP、SCM等管理系統中增加作業成本管理的功能模塊,以適應客戶的需求。如SAS、ALG Software和QPR等公司都提供專業的ABCM軟件,SAS公司更是在2002年4月收購了以ABCM軟件見長的ABC Technologies公司。
國內的一些公司也在推出基于ABCM的成本管理系統,如金蝶、用友還有寧波環洋公司都推出了成本管理系統,并在多個行業開始了初步的應用和實施。
芬蘭QPR公司的作業成本管理系統QPR CostControl軟件,作為作業成本管理工具,已被成功地應用于大型國際公司、學校、醫院和政府部門。利用QPR CostControl,可使企業確切地識別哪些成本與指定的單個客戶、產品、服務或活動相關,從而為決策提供了所需的業務發展最佳信息。QPR CostControl也可以與其他管理軟件如流程管理軟件(ProcessGuide)和績效管理工具軟件(ScoreCard)整合,使企業把流程管理、績效管理系統與ABCMS結合起來,獲得最大的綜合效益。
在我國ABCM軟件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目前,我國企業的信息化整體水平迅速提高,但與國際水平相比,尤其是管理信息化、成本控制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據有關部門對鋼鐵、石化、電力等15個行業的調查,我國企業的生產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一般為5~10年,關鍵技術差距更大。工業企業中技術經濟性能比較先進的只占1/3。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有條件的企業紛紛增加投入,以提高企業的裝備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提高管理效率。目前,JIT、FMS和ERP系統正在這些企業中得到應用,下一步,ABCM系統在制造、電信、金融、能源等多個行業的應用也必將拉開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