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物料不是以次充好,而是用功效和質量相當、甚至更好的物料來臨時替代短缺的物料。這并不稀奇,以往這種情況在制造企業中司空見慣,但如今上馬了ERP,該怎么辦呢?如今沃奇公司的丁經理便向實施顧問阿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原材料“偷梁換柱”原因各不相同。
沃奇公司丁經理:沃奇公司有一項物料,按質量等級分為優秀(A級)、良好(B級)、合格(C級),根據質量的好壞分別向三個供應商購買,一般客戶沒有特別要求的話,只要是合格C級物料就可以采用。出于成本的考慮,沃奇公司優先采用C級物料,但有時因為交貨期等原因,在C級物料庫存不足的時候,也會采用B級物料,甚至A級物料。如何在ERP中自動設置B級和A級物料為C級物料的替代物料?
說來簡單,但實施起來卻并不容易,阿峰首先將替代物料按照不同的需求,進行區別分類。
首先,按照物料替代的不同程度,可以分為全面替代、同步替代和暫時替代。
全面替代是指B代替A,A物料消亡,B物料在公司中全面替代A。這常常是因為A物料不符合現有標準等原因被淘汰,而用物料B來取代A。
同步替代是指B在物料A不足的情況下代替A,A物料在有庫存的情況下,仍然可用,B物料部分替代。
暫時替代是指B暫時代替A,A物料隨時會“王者歸來”。如在生產過程中,發現A存在某種缺陷,有待查明原因,而不得以暫時用B來代替A,當A物料缺陷原因查明,并解決后,仍然用A物料。
其次,根據流程實現不同,同步替代又可以分為平滑替代和非平滑替代。
平滑替代針對的物料表示a、b兩個物料基本一致,完全可以混用,不用人為的加以判斷,可以通過系統自動計算替代。
非平滑替代是指物料a、b存在一定的區別,如質量等級、顏色等重要參數存在區別,在征求客戶同意或征求主管人員同意后,可以取代,但系統無法自動決定是否要替代而只給出替代建議,最后友操作人員做出決定。非連續的替代只通過系統是無法實現的,原因是它在替代前往往需要人工判斷,這是系統無法辦到的,需要由使用者做出判斷和取舍。
ERP物料“偷梁換柱”不可或缺
盡管替代物料情況多種多樣、替代流程復雜多變,但替代物料在制造企業的實際生產中卻是家常便飯,因此ERP的替代料功能不可或缺。
首先,替代物料可以實現成批的更換材料。
如現在有些國家剛出來一些環保要求,我們出口到他們國家的產品都要通過其環保認證。達不到環保要求的材料不能在出口產品生產中使用。若沒有替代料功能,一個個的去修改BOM,工作量可想而知。而有了替代物料功能,用全面替代,就可以把不合格的物料一次性修改過來。大大減少了維護的工作量。
其次,替代物料可以解決一些季節性生產差異的問題。
如沃奇公司的一類產品,在有幾個月份要求外包裝盒有防水功能,因為這幾個月客戶的銷售市場剛好是雨季;而其他月份,只要普通包裝盒即可。這時,我只需要在系統里設置,哪幾個月份用普通的包裝盒,而特殊的月份,用防水的包裝盒替代,這就不會出錯。
第三,當一個物料不足時,ERP系統便可自動用其它物料替代。
① 當A物料不足時,全部用B物料替代。這可能因為A與B存在外觀上的區別,若在同一批產品中,混用A、B物料,客戶無法接受;客戶只認可全部A或全部B物料生產的產品。
② 當A物料不足時,A與B可以混用。比如沃奇公司的不銹鋼手柄,其有兩種類型,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顏色上看稍微有點區別,但是,外面都用PVC包起來,看不到里面的不銹鋼,而客戶對這兩種類型的不銹鋼手柄都是認可的。此時,我們就可以設置為混合替代。
③ 不可替代。有時候,客戶比較挑剔,他指定要什么材料就要什么材料,其他材料無法替代。這時,為這些客戶定制生產的產品,可能就無法用替代料了。
實施ERP替代物料流程 五個事項需注意
“替代料流程”涉及到ERP系統的多個層次,因此實施替代料流程時,要充分考慮ERP系統的其他模塊。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 實施此流程前,庫存數量一定要準確。因為替代料多數由于庫存數量不足觸發。若系統帳上物料不足,而實際物流卻充足會錯誤的激發‘替代料程序’;反之,會使得在庫存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沒有觸發‘替代料程序’。所以,一般建議替代料流程實施的時機是ERP后續完善的階段。
② 若采取‘選擇替代規則’進行選擇時,要建立于之對應的手工流程,要定義誰有這個權限來對替代規則進行選擇。
③ 按單生產或者客戶定制的產品,最好手工選擇替代規則。因為客戶定制的產品,往往對原材料的質量、環保等級等有嚴格的要求,不會讓你隨意替代。此時,若發生替代,計劃人員需要確認客戶是否認可替代料。
④ 替代料之間的價格不同,會導致成本的差異。系統中的標準成本是按照標準BOM計算的,不考慮替代料;而實際成本又是按照實際領用的材料確定的。若是兩物料價格差距較大或者該計劃數量比較大的話,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誤差就會很大。做分析時,若發現兩者有差距,要考慮是否由于替代料所造成的。
⑤ 在正式實施替代料流程前,需要先模擬至少一個月時間。要最大程度的反映現實情況,以避免正式應用時不必要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