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流程重組BPR與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應用并沒有直接的關聯關系,但是在BPR從思想到現實的轉變中,信息系統作為一個重要手段起到了一種催化劑的作用。
應該說,業務流程重組BPR的提出與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應用并沒有直接的關聯關系,企業可以不考慮信息技術的應用而組織實施業務流程重組。但是從BPR實施成功的案例中,有很多都與信息系統的應用分不開的,可以說,在BPR從思想到現實的轉變中,信息系統作為一個重要手段起到了一種催化劑的作用。在BPR的實施過程中,不考慮信息系統的應用一般是難以達到對管理業績的戲劇性改善目標。另一方面,企業在應用信息系統前,不首先進行業務流程重組,也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這里提到的信息系統應用主要就是從MRP、MRP II發展到今天的ERP系統。
根據美國的一項統計,在整個80年代,美國企業在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 即IT)應用上投資了1萬億美金,其中的8千億是由服務行業投入的。盡管這樣大的巨資投入,但是白領人員的生產率在整個80年代實質上并沒有發生變化。在1975至1985這十年期間,藍領工人數量減少了6%,實際產出增長了15%,因此,生產率提高了21%。但在這同一期間,白領工人數量增長了21%,與實際產出增長15%相比,生產率損失了6%。這些投資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經濟學家們稱之為“生產率悖論”。在當前全球企業投資IT應用已超出其他資本品投資的情況下,這種現象顯得尤為不合情理。毫無疑問,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業務處理效率的潛能是切實存在的,但問題是如何才能釋放這種潛能。這需要我們首先分析一下信息技術應用失敗的原因。信息技術應用失敗的原因
信息技術應用沒有釋放其潛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企業在應用信息技術時,總是沿用舊的或業已存在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注重工作應該怎樣做,然后考慮應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實現它。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應用辦公自動化信息系統夢想“無紙化辦公”,其結果導致更多的紙張使用。不管報告是否有價值,報告愈來愈多,格式愈來愈漂亮。人們不惜花去數天時間去寫報告并繪有精美的圖表等以期高一級管理層對自己工作的認可或批準。因為在辦公自動化軟件上修改文字和圖表實在太容易以致人們一遍又一遍地進行修改完善以使得到每一級管理層的欣賞。問題就在于處理辦公事務的流程和方式沒有改變。
在應用信息技術為顧客提供服務方面,也會經常導致一些問題。運行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直接模擬手工業務處理方式和處理流程,將會對很多不合理或無效的工作(也許手工業務處理方式下必須存在)進行計算機自動處理,由于人們必須按照計算機的要求工作而不是按照顧客的要求辦事,從而有可能導致工作效率不如手工方式。人們經常認識到對流程進行一些改變是有益的,但往往因為要改變計算機系統的成本太高和太費時間而被擱置,因而人們經常認為信息技術應用會導致不靈活而不是靈活,信息技術應用根本達不到預期想象的效果。 信息技術的正確應用方式
由于眾多企業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一些企業開始與研究機構進行合作進行這類問題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就是MIT自1984年開始,直至1991才結束的一項稱之為“90年代的管理”的研究報告,該項研究調查了IT應用對各類機構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成功的企業在應用IT的方式上比上文提到的這些辦公室自動化和事務處理自動化的應用方式要先進。研究結果顯示,企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可以分為5種層次:
第1級:本地化應用。信息技術相互獨立地應用在一個企業的各個部門,如財務、客戶記錄、存貨等,以實現單項業務管理效率化。
第2級:集成化應用。當一個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進入成熟期時,他們會認識到需要將各個獨立運行的系統聯接到一起,如通過共享數據將財務與生產系統集成一體化。
第3級:業務流程重新設計。應用信息技術轉變企業工作方式而不是簡單地實現已有工作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