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如何從"一把手工程"提升到"全員工程"? |
發布時間: 2012/8/20 9:21:29 |
“一把手工程”這個中國ERP業界的特色名詞對于許多人來說并不陌生。企業或機構上線ERP項目通常被稱作是“一把手工程”,意思是說企業上線ERP涉及企業管理的各方面,因此需要企業高層的強力推動,甚至是企業最高管理者直接出面干預。
不久前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謝康教授的一份調查研究報告,提醒業界應重新審視“ERP是一把手工程”。 從2005開始,謝康用兩年多的時間做了一個關于ERP在中國的應用情況調查。截至2007年3月,調查小組實際調查了分布在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的132家企業,對268位企業管理者進行了深度訪談和調查。調查分析的數據表明,當企業過于強調ERP是“一把手工程”的時候,中國的ERP應用還處于較低的水平。 謝康提出:“當我們強調一把手工程的時候,意味著我們還在ERP應用的初期,真正ERP應用的成熟期是在自動化時期,這個時期領導人是沒有太大作用的”。他解釋到:在企業應用ERP的初級階段,領導人并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當時ERP只在部門內部使用,例如在財務部使用,領導人不涉及跨部門協調的問題。當進入到系統規劃期以后,領導人開始發揮比較重要的作用,但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入,領導人的影響力也逐漸減弱。 很多企業將ERP項目列入“一把手工程”,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失敗,盡管原因多樣化,但至少說明一點:列入“一把手工程”的項目也未必都能取得成效。而另一些企業,如部分合資企業和沿海地區的鄉鎮企業,應用ERP之所以會取得較好的效果,關鍵在于企業有一個科學的管理機制和全員競爭意識。在國外,企業的“一把手”將主要精力放在制定企業經營發展戰略、建立市場營銷體系和新產品開發方面,這些經驗值得國內企業學習與借鑒。 實際上,在ERP實施應用中強調“一把手”其本質是用“人治”來落實工作,而個人的力量和精力畢竟是十分有限的。“一把手”說明ERP實施應用的不規范,成熟的ERP項目實施應用應該 “法治”。 所謂的“法治”就是實施ERP需要的機制和方法。推廣應用ERP過程中,無論是ERP廠商還是企業都需要強調通過一套完整機制和方法來確保ERP項目的成功實施,并落實,這樣更切合實際,也更加科學。而在這個“法治”過程中,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基礎。 謝康教授通過調查發現,員工對ERP的作用和影響一開始并沒有明顯體現,但是到了后期卻完全靠員工的影響。一個企業進入到數據挖掘、上市的階段,如果員工不能積極參與到系統的應用,以及自己應用各種工具開發數據、提煉知識的時候,這時候企業也不可能發揮整個ERP的決策支持作用。員工的能力和主動性、態度影響到ERP的應用水平,這是一個階段的互補性。由此可以看到,在初期階段,企業的強力性文化是有用的,可是開放、公平、創新的文化在ERP應用的深入階段則更有意義,對ERP應用的成效有更有益的影響。 此外,互動性也是影響ERP應用成效的明顯因素之一。互動是指信息技術部門和業務部門的互動,這些互動當然也少不了員工的積極配合。在應用深入的情況下,員工的能力、態度和主動性才是影響ERP應用效果的關鍵因素。 如今,我國的企業信息化已經走過了最初級的階段,把“一把手工程”提升到“全員工程”,在ERP實施應用過程中充分重視員工的作用,用“法治”來進行ERP項目實施,才能使中國企業的ERP應用水平走向深入。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