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手機時要了解的性能參數
智能手機發展太快,市場上的手機琳瑯滿目,讓人看的目不暇接,下面一篇介紹手機參數的文章,可做大家購買手機參考。
一、手機性能
這點一般是最讓人關心的,所以放第一點來說。
性能的好壞不單單是系統運行速度的快慢,我個人認為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按影響大小排序):
1、運行速度:
運行速度跟又跟4個方面有關:
(1)、處理器:手機處理器 =CPU(數據處理芯片)+GPU(圖形處理芯片)+其他
CPU一般人都知道,它相當于手機的大腦,但是一般人不知道并不是CPU主頻越高,其性能就越好。CPU的架構才是基本運行速度的保證,主頻是其次。(接下來這段僅供參考,可以略過,因為一般人無法得知自己手機的CPU架構如何:)
目前手機處理器的底層架構都是ARM公司的,(具體有ARM7、ARM9、ARM11、Cortex-A8等,ARM11 一般約為 400~500Mhz。而 ARM11 下一代的 Cortex-A8 更可達到 1GHz。Cortex-A9很變態,2GHz)而具體分好壞,就要看處理器廠商在這個架構內采用了怎樣的配置。當下全球有四大手機處理器廠商,分別是德州儀器、高通、三星還有蘋果。1、德州儀器優點:低頻高能且耗電量較少,高端智能機必備CPU缺點:價格不菲,對應的手機價格也很高2、高通優點:主頻高,性能表現出色,功能定位明確缺點:對功能切換處理能力一般3、三星優點:耗電量低、價格便宜缺點:性能低4、蘋果優點:貴!
GPU:GPU之于手機相當于顯卡之于電腦,GPU是負責處理圖像數據的,不具備CPU的功能,相反,CPU因為集成了部分GPU功能所以能輔助GPU的工作。如果在游戲和影音方面有較高需求的,一定要關注GPU。
同主頻下實際性能
CPU: 高通2>高通>三星=蘋果>德儀
GPU: 高通2>三星>蘋果>德儀>高通
制程與核數:一般人以為核越多越好,其實也不然。增加核數確實對性能有著質的提升,但是帶來了多功耗與發熱問題,這都與智能手機的設計理論相悖。與多核設計相反的是制程改進。制程大概可以理解為集成電路的精度。制程越高功耗越小,性能越強。以前的主流是65nm和45nm,現在已經發展到28nm.
一般手機的CPU型號、GPU型號、主頻這三項是很容易查到的,所以購買之前一定要仔細研究。
終于說完處理器了,內牛滿面。。。求鼓勵。。。
(2)、RAM:相當于電腦的內存,如果把CPU說成速度的話,RAM就是寬度,它決定同一時間手機能運行的程序數量。所以RAM越大越好。主流的有512M和1G的,其實512就夠用了。
(3)、ROM和存儲卡:ROM相當于電腦的硬盤,存儲卡則是對硬盤的進一步擴展。它倆的數據傳輸速度對手機運行的快慢也是起很大作用的。ROM不太好判斷,存儲卡則十分方便,我們一般買存儲卡都只關注大小,8G、16G、32G、等等,但是注意存儲卡上Class旁邊那個小圈里的數字。數字越大傳輸速度越快,那種特別便宜的存儲卡一般都是Class4的,2M/s的速度,傳個高清電影你會蛋疼無比。
(4)、操作系統的底層優化:主流系統有Android、蘋果IOS、微軟Windowsphone7(winphone8馬上出來)。其次還有黑莓、塞班等。基于Android的又有很多,比如CM7、CM9、小米的MIUI,點心OS等。底層優化決定操作表現,流暢程度以及好的用戶體驗,個人認為底層優化:蘋果IOS > Windows > Android
2、信號與制式:
(1)、信號很多人不關注這個,這就相當于忽略了手機最基本的功能:打電話!每款手機的信號接收能力和信號接收靈敏度都不同。信號接受能力強,則手機處于信號微弱的環境中也能夠接受到對方手機發射過來的信號。而信號接受靈敏度又叫手機的找網速度,它表示手機在標準的發射功率下,手機能迅速找到手機網絡系統的速度,該指標越高,就表示手機對來自外界的發射信號反應就越敏感。這兩個指標決定手機的信號好不好。
(2)、制式:主要的手機制式有三種,包括GSM、CDMA、3G,相信大家要不是聽過就是見過。同時,每種制式的頻段又有所不同,所以手機制式影響著手機的信號強弱,以及通話的質量。
3、電量:
這個沒什么好說的,毫安時越多越好唄。基本上就是與什么待機時間、通話時間有關。大家都懂的。
很多人還問,為什么他的手機性能相當高端卻依然運行緩慢,甚至會有卡機現象。其實很多時候手機的運行不僅僅與以上所說的有關,還與你安裝程序的多少,桌面圖標的多少,桌面插件的多少,存儲卡是否完美兼容,存儲卡傳輸速度等等這些不經常注意的東西。建議大家玩機的話,實用為主,美化為輔。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中國五強!虛擬主機域名注冊頂級提供商!15年品質保障!--億恩科技[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