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開放的云計算開發環境 |
發布時間: 2012/8/18 11:04:06 |
云計算的浪潮正在席卷全世界,互聯網行業的格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傳統的規則受到了沖擊甚至顛覆。拿云時代CSO檀林先生在接受速途網采訪時表示,國內的云計算產業鏈不完整,生態環境缺失,中小企業缺乏資金的支持,中國需要更自由開放的云計算開發環境。
拿云時代CSO檀林(速途網配圖) 當被問及中國與歐美國家在云計算方面的差距時,檀林有著很清醒的認識,“中外對云計算的出發點不同,國外的目的是通過云計算降低IT成本,所以他們用一些新的虛擬化技術,先進的服務和形態;國內認為云計算是提升產業結構,進行下一輪的制造業經濟向現代化經濟轉型的一個契機。國內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創業環境沒有形成,應用比較欠缺,缺少云計算創業企業,而創新恰恰是來自于創業型企業的。” 據了解,國外iaas平臺已經開始整合,企業之間開始頻繁的合并收購,可以說已經步入了正軌。與國外相比,國內缺乏上游核心技術始終是個硬傷,如果不加以重視,則很可能導致國內開發出大量的應用,卻因為沒有上層的技術而變成為大型的跨國企業打工的局面。除此之外,檀林還對國內的云計算環境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擔憂,“國內的產業鏈不完整,生態環境缺失,中小企業缺乏資金的支持,也就缺少創新的動力。”檀林認為,中國需要更自由開放的云計算開發環境。 云計算對中國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新,甚至很大程度上是改變了傳統的經濟結構,國家政府把云計算當作一次經濟轉型的拐點。檀林對這此深表認同,“云計算會對第二次經濟轉型提供很好的機會,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保證經濟發展速度,再依靠制造、房地產之類粗放型的經濟模式是不行的,進入科技型經濟模式是大勢所趨,而云計算在其中扮演著提高各行業生產力的重要角色。 中國的云計算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但是發展方向也出現了傾斜,國內目前主要把精力放到構建私有云上,而公有云的建設卻比較緩慢,對于這一問題,檀林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中國的互聯互通做的不夠好,另外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是帶寬成本太高,有數據顯示中國的帶寬成本是韓國的28倍。國外數據中心最大的成本是能耗,而中國是帶寬成本。帶寬成本和互操作性問題不解決的話,中國的公共云無法取得發展。” 云計算到底會給企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對于這個問題檀林認為,“云計算還處在重概念,輕成果的階段。”中國IT整體應用水平雖然暫時不如歐美國家,但是中小企業已經開始重視信息化,大企業的IT投入比重也在增加。檀林透露,有數據表明中國500強企業在IT上投入的預算占整個行業的56%;但是這些大企業依然停留在虛擬化應用上,核心技術并沒有能部署在云計算上。“現在部署在云計算上主要是OA、HR等等相對次要的應用,企業對IT的認知程度很弱,大環境還是不理想。” 雖然中國的云計算發展存在著種種問題,但其前景還是充滿了光明的。“拿云時代的口號是融合天下智成就企業云,應用方面中國潛力很大,創新點很多,未來5年內我們計劃引進30家云計算物聯網公司,用來加強國內基礎研發薄弱的問題。我們會以這30家作為種子,把創新的基因傳播給國內更多的公司,縮短中國與國外公司在創新和技術研發上的差距。”檀林對拿云時代的商業理念充滿了信心,現在社會開始重視公共開發平臺,個人開發環境在改善。但是并沒有一個針對行業的企業級開發平臺,我們要做的就是構建一個這樣的平臺,選擇適合的行業來進行深度挖掘和開發。 檀林簡介:檀林具有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化學和生化工程雙學士學位,以及長江商學院E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任美國CA公司大中國區總經理、美國甲骨文(Oracle)公司大中國區渠道銷售總監等要職。現任拿云時代執行董事和首席戰略官。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