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ERP要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發布時間: 2012/8/18 10:29:58 |
不要迷失業務流程重組的大方向
哈默教授提出BPR,是在3C,就是客戶(customer),競爭(competition),和變革(change),的前提下提出的。所有流程的變革首先是為了向客戶提供不斷增值的產品和服務,忽略了這個前提,只在“激進”“漸進”上做文章,會迷失方向。 不妨把哈默的原文再認真讀一遍,哈默的原文是這樣寫的:“從根本(fundamental)上從新思考并徹底(radical)從新設計業務流程,以實現在關鍵業績上,如成本、質量、服務和響應速度,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哈默在這里是談改革力度嗎?不是!他是談“從新思考”和“從新設計”,是在談思維方式,而不是講改革力度。改革的力度取決于改革的迫切性和企業的承受程度,不是什么激進和漸進的問題。如果企業到了非改不可的嚴峻局勢,不改就難以生存下去,那就得“激進”一番。 永遠不要忘記“企業主體意識” 案例中提到“誰適應誰”的問題。這個問題必須進一步澄清。 企業實施ERP系統,完全是為了解決傳統手工管理解決不了的問題。ERP產品作為一種解決方案,必須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只能是適應企業的需求。人們常說選型要選“適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試想,如果企業去適應軟件,但是卻解決不了企業想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適應有什么意義?所謂企業適應軟件,主要是當企業設想的方案,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一個成熟的ERP產品,由于積累了眾多優秀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和方法,提出了比企業原來設想更好的方案,這時的“企業適應軟件”實質上還是適應企業的需求。 著名信息化管理專家金達仁老師經常強調 “企業主體意識”,對待誰適應誰的問題也要從企業主體意識來理解。 區別數據的類型分步準備 在信息化管理中,把數據分成三類,即靜態數據,動態數據和中間數據。在生產活動開展之前就可以規范的數據稱之為靜態數據,主要是所有資源(物料、員工、科目)的編碼和標準定額(勞動工時定額、材料消耗定額、工時費率等)。任何企業不論是否實施ERP,規范這些數據都是絕對必要的。 企業在經過“知理”結段以后,就可以開始著手整理這些靜態數據。“數據要權威”。“權威”的概念太籠統,具體說數據要準確、及時和完整。在《知理知己知彼知用》一書的第三部分,專門討論了“打基礎早準備”問題,對ERP系統需要準備的數據做了詳細介紹。 如果企業明白了信息化對數據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就注意數據的規范化,一旦要上ERP系統,就如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樣,必然會大大縮短實施的周期,早見成效,早日收回信息化的投資。而不是像案例那樣,買了軟件還不知道要準備什么數據。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