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業掉入概念陷阱 ERP軟件成眾矢之地 |
發布時間: 2012/8/18 9:56:00 |
隨著企業的發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市場變化頻繁等因素的影響,各種信息化項目,用戶的滿意度正逐漸的在走下坡路,如ERP等管理軟件,其套裝軟件的本質,局限著其不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隨之,一些企業為了增加市場份額,加強自身的競爭能力,提出了平臺化的概念。
如ERP開發平臺。ERP經過多年的發展,人們已總結出了企業管理的核心業務,ERP的假構、業務模型、業務流程基本都已固化,如果把這些基本功能、基本作業模型分裝起來,再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個客戶化工具,就形成了一個可見可得的開發平臺。 在強調個性化的企業管理的環境下,平臺化,想必是未來幾年管理軟件的發展趨勢。但是,很多實力企業,也在打著平臺化的幌子,招搖過市,欺瞞客戶。給企業帶來損失,也給軟件的平臺化事業,劃上了不和諧的一筆。 陷阱一 陷阱一、我現在還實現不了,但是我這個軟件是平臺化的軟件,很容易就可以幫你配出來。 當一些小軟件公司拿著平臺化的軟件,去公司推銷時,一發現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就拿這句話來搪塞:“因為我這個軟件是平臺化的軟件,所以,你這個需求很容易可以配置出來。” 這句話對嗎? 可以說對,從理論上來說,企業只要能明確需求,通過二次開發等都可以幫你實現。但是,問題不在于你是否能實現這個需求,而是實現這個需求需要多少的時間,需要多少額外的開發成本,對項目的進度影響有多大? 大家搞過軟件的都知道,客戶的一個小小的需求,如客戶化BOM的實現(特征件、選擇件的信用),就這么一句話,配置起來,工程是非常龐大的,其涉及的表單也是非常多的,一不小心,可能導致系統運算的錯誤,設置是系統的崩潰。 此時,客戶應該清醒的認識道: 1、最完美的平臺化軟件,也不可能幫企業實現比較復雜的作業;大部分復雜的作業還是要靠后臺程序開發才能實現。如客戶化BOM,到現在為止,據筆者所知,還沒有哪個平臺可以不進行后臺編碼,而只靠平臺可以配置完成。所以,客戶對比較復雜的作業,不要相信軟件企業的吹噓,最好是他們實際配置一下,看看難度如何? 2、平臺化不是意味著可以漏掉軟件的基本功能。如ERP平臺,其初始的設計目的是集成企業管理的基本模型與基本作業,再此基礎上,進行平臺化。若一個ERP的平臺軟件,連企業管理的一些基本功能,如客戶化BOM,這些都不能實現,那么,這個ERP軟件平臺是失敗的。一些資深的軟件顧問,已經有一個共識,就是7:2:1規則。企業中70%的作業大家都是類似的,如采購、銷售、生產管理基本功能等,企業的作業中,20%可能具有一些行業性,如食品、制藥行業的批號、保質期管理,如化工行業的配方管理等;真正的企業個性的東西,只占據10%左右的比例。也就是說,ERP平臺性的軟件,90%的功能不需要額外的配置,都可以實現。真正要通過平臺來進行配置的,才不到10%。否則,一般可以認為,這個ERP軟件平臺不是一個很成熟的軟件。 陷阱二 陷阱二、你有什么需求,我都可以幫你實現。 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若全部按照企業的需求來進行配置,則違背了ERP軟件的初衷。ERP,企業管理資源計劃,其中非常強調流程重組這一點,即用ERP的標準流程對企業現有流程進行改造,祛除現有流程不合理的地方,給企業帶來效率。 若全部根據企業需求來進行定制,則起不到“治療”的作用,反而會把企業不合理的管理模式更加普及開去。如企業的應付帳款的管理,在企業資金管理中,最理想的是資金的收入與支出能實現同步,但是,企業基本上達不到這一點。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夠在一定的條件下,如合法、信譽等,盡可能的推遲應付帳款的支付。若一些企業沒有這種管理經驗,而所謂的平臺軟件提供商,也聽之任之,不對其進行教育、流程重組,那么企業就都不能進步,最好,上ERP項目,效益也就得不到很大的增長,最后,變成了為了上軟件而上軟件,而不是為了效益的提高。 陷阱三 陷阱三、以后你們有什么需求,自己再平臺上即可以進行配置。 眾所周知,一些套裝的ERP軟件,除了在剛開始要付一大筆的軟件購買費用和實施費用外,后續每年都要支付一筆昂貴的維護費用。而有些平臺化的軟件提供商,就拿這個作為攻擊對手的工具,購買自己的軟件,可以省去每年一筆客觀的維護費用,有什么需求,自己可以在平臺上進行維護。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不見得。 首先,ERP軟件是個非常錯綜復雜的功能體系,光后臺的數據表格就有近千張。對企業的IT負責人進行簡單的幾個月培訓,他就能了解嗎?更何況,其還有豐富的管理工具,如特征件、可選件的管理方法,工序管理,成本控制,等等。這些知識一般本科生上四年都不一定能掌握住,試想,通過短短幾個月,他們怎么能夠掌握?就算囫圇吞棗的接受了,又怎么能夠應用到企業中去,給企業帶來效益。眾所周知,ERP項目是個持續改善的過程,隨著改善的深入,ERP的效益才會逐漸顯現出來。大部分企業,就算ERP用了5年,還能發現一些可以改進的作業流程。而這個改善的過程中,都離不開顧問的支持。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為什么會舍去這可觀的后續服務費用呢? 除了跟競爭對手競爭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他們自身的實力問題。向一下大的軟件公司,都養著一大批后臺維護人員,這個成本是非常旁大的,其要靠客戶群來分擔,客戶越多,其分攤的成本也就相對的少一些。 而一些剛出道的平臺化軟件公司,由于受規模、客戶群的限制,養不起這么一大批后臺維護人員,不得已而只好放棄這塊市場。是不得已以而為止,他們放棄這塊蛋糕的時候,心中在滴血呀。 總之,在選用平臺化的ERP軟件時,企業要多長一個心眼,少聽聽,多看看,勤試試。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