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圖元素與點擊率分析 |
發布時間: 2012/8/17 12:08:33 |
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為了應付某廣告公司招聘職位寫的,寫了3個小時左右。引用數據資料不知道保密性如何,所以慢了一年才發出來。 看文章前最好先下數據看看。不然沒有數據對比形成概念。寫的很草率不成系統,望大家包涵。 引用的數據為淘寶網10年8月份數據,跟現在可能有出入。不過仍然可以作為思路參考。資料內容如下: 通過數據中總結出了幾種影響圖片點擊率的因素。 個人將其總結為主題,構圖,驅動3個主要因素。而每個主因中,均包含數種元素。每種元素表達后的好與壞,均會拉/推動其他因素效果高低。可以將其想 象為多邊形立體模型,每個平面頂點對應一種元素,元素發揮效果為頂點到軸心的長度。最后形成的棱形體積即為點擊率。說得有點繞口,不過如果想清楚了,對理 解我的看法有些幫助。 就目前案例情況而言,如能將其中一種因素發揮至極致,其他元素無需太高標準,基本上均可以達到較好的值,而就目前情況而言,因為單次投入成本高,導致利用單種因素發揮至極致來拉動點擊率風險較大,所以通常情況下還是結合其他因素進行配合。 每個用戶產生點擊,均是一個“接收信息->產生需求->驅動->點擊”的一個過程。 接收信息主要要求是畫面中構圖,美術部分。當然,圖片尺寸跟頁面位置分布是這個主因的一點,但是跟本文內容無關,這部分詳述。 需求的產生跟主題,內容,文案相關。 驅動點來源于上一步產生的需求是否能否得到回應。 如果此流程能夠把握住用戶,那么就會產生一次點擊。 在接收信息的過程中(美工),主要是為下一步產生需求服務,主題能否清晰傳遞給用戶。是否能讓用戶快速獲知信息,是這個過程的主要任務。 在需求產生的過程中(主題),仍然是為下一步驅動做服務,主要任務為如何讓用戶產生需求,或者激發顧客需求,引起他進一步關注。 驅動過程是一個關鍵的過程,需要按上一步主題內容進行用戶需求傾向的拉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讓顧客在思考時得到需求回應,一種是使顧客需求得不到回應。兩種用網絡信息來說前者是公告,后者是標題黨。
內部驅動型點擊: 得到利好消息, 自身對其產生需求。想更深入了解情況。產生點擊。 前者對應主題而言目標明確,是內在驅動方式,此類流量轉換率更高,后者主要是好奇心使然。 為外部驅動型點擊。點擊率更大。但轉換率低。 在這個階段如何選擇有利的驅動方式? 按主題內容來判斷,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如果是對其非常有利的, 使用外部驅動。 如果消費者獲利較小的,盡量使其產生好奇心但不回應, 外部驅動其點擊。 下文案例部分,為每個元素應用的展示評述,不代表廣告圖整體效果。 廣告圖對比數據都是準確的以類目對象為采樣單位,所以同一個位置點擊均值不同類目會有很大差異是正確的。 在美工部分,首先要求較有沖擊力,搶眼,在每屏內容用戶不到3秒瀏覽的時間內,要將用戶眼光焦點聚集到此圖上,然后要求要求下一步內容一目了然,清 晰。不受影響。而人物(眼光,卡通人物,手勢,發散型光線等)都能有效的聚集瀏覽者視線,在制作的過程,盡量考慮加入該種元素。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