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國產數據庫保障“云安全” |
發布時間: 2012/8/16 20:13:31 |
倪光南:國產數據庫保障“云安全”在任何一項新技術興起并在應用過程中,安全問題始終是人們需要特別考量的一大因素,尤其是在大型企業或者政府相關項目中。在“云計算”技術在中國逐漸落地的時候,“云安全”也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提起。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做客賽迪網“金倉有約”欄目時談到,保障云安全問題最關鍵的就是實現自主可控,這就勢必要用到國產基礎軟件。云安全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數據安全,目前國產數據庫在安全級別上已經趕超國外。 云安全最終要落實到數據庫安全 云計算除了具有一般網絡計算同樣的安全問題以外,由于其信息資源的高度集中,也就使安全問題更為突出。倪院士表示,保障云安全問題最關鍵的就是實現自主可控,應當從頂層設計開始來構建云計算安全體系以及信息安全測評、評估體系,這就勢必需要用到國產軟件,包括國產基礎軟件。在云計算產業鏈的重組、擴張和融合的過程中,數據中心成了云計算產業鏈匯聚、交融的關鍵節點。可以說,云安全問題最終還要落實到數據庫的安全問題。因此國產數據庫作為重要的基礎軟件,肩負著保障云計算信息安全的重大使命,由于國產數據庫可提供源代碼和根據用戶特殊需求進行定制等,使用戶能夠真正實現自主可控,自主維護和更新系統。 據了解,目前包括Oracle、SQL Server、DB2等在內的所有國外數據庫產品,最高只達到EAL4級的安全級別,國產數據庫已達到了安全四級,相當于EAL5級別。倪院士對此評論說,國產數據庫的安全級別完全可以保障數據、尤其是國家敏感數據的安全。軟件是用出來的,希望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我們國產數據庫產品。 相比國外差距在市場化程度 應加速服務轉型 倪院士提到,近幾年國產軟件大多達到了可替代進口軟件的水平,與國外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市場化程度上。國產數據庫起步晚,直接導致市場認知度普遍較低。國產基礎軟件應把握國家“十二五規劃”、“核高基”的政策支持。這些政策的出臺不但給數據庫這樣的國產基礎軟件廠商提供了資金扶持,也帶來了產業鏈合作的機遇。數據庫這樣的基礎軟件需要整個產業鏈合作來推動。 在服務方面,倪院士認為國產數據庫應加速向服務化和新運營模式轉型。一方面客戶面臨越來越多的業務挑戰,作為支撐其發展的IT基礎設施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使得客戶對咨詢顧問服務的需求進一步增多,客戶對服務化的接受度正在加速。與此同時,云計算等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興起,為IT技術的服務化和消費化提供了可能。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IT最核心的基礎軟件也必須改變原來產品化時代的運營和銷售模式,加速向服務化轉型,以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的轉型來更快適應市場的需求。事實上,全球領先軟件的平臺廠商,包括微軟、IBM、甲骨文、谷歌等都已通過運營云或其他服務的模式來加速其商業模式的轉變。在這樣背景下,中國基礎軟件業應該加速服務化模式的轉型,更快地適應市場的變化。 未來十年,將是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走向全球、推動中國成為軟件強國的十年,也將是數據庫、中間件等國產基礎軟件快速發展的十年。倪院士認為,在國家信息安全戰略的指導下,國產基礎軟件將一步步地追趕國外廠商,成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支撐。 大數據時代 一站式解決方案是趨勢 此外,倪院士還提到了“大數據”時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云計算,云計算遭遇大數據,這是時代的發展必然趨勢。云計算技術可以實現IT資源的自動化管理和配置,降低IT管理的復雜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大數據意味著大資源,這是云計算與大數據的交集,其實也就是意味著,云計算與大數據的關系是兩個方向,云計算可以承載大數據,大數據也是可以通過云計算架構和云服務模式來提供其解決方案。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知道,大數據在管理和應用的方向上,可以通過云計算的資源共享、高可擴展性、服務特性來搭建和運營。 倪院士表示,在大數據時代,用戶的需求已不僅僅局限于數據存儲,更是向數據管理、分析、展現、挖掘等多元化方向發展。為保障大數據時代的國家信息安全,據悉,人大金倉欲聯合國產軟硬件廠商,打造大數據中心一站式解決方案,旨在保障敏感數據的安全。 對于行業的發展,倪院士認為應該從政府客戶尋找突破口,同時希望政府帶頭使用國產基礎軟件。國產品牌首先應實現在政府行業得到應用,在政府行業得到了成功應用后,再推廣到其他行業。政府還應對優秀的國產軟件企業的成長保持信心和耐心,一定要毫不動搖地選擇國產品牌。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