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們在這幾年間所看到的,自然災害可以讓各類組織長期歇業。因為地震、颶風、暴風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可以在短時間內便將企業的數據中心和其他設施毀于一旦,所以完備的災難恢復計劃對企業來說是生死攸關的。云服務對于IT災難恢復究竟會有怎樣的影響?
當組織在使用更多的內外部云服務資源時,它們會發現這些資源可以成為災難恢復戰略的一部分。
紐約州的瑪麗亞教會學院(波基普希)為學院內部的用戶和客戶提供很多種私有云服務。它還為17個學區和一些大企業客戶做托管服務。
該學院的CIO兼IT副總裁Bill Thirsk稱,“云配置可以讓我們在多租戶系統上快速、簡單而且在不中斷系統的情況下進行軟件升級。”
“由于我們的存儲是虛擬化的,所以可以跨多個SAN復制數據,這些SAN部署在園區里的多個場所以及我們在紐約州雪城的數據中心里。如果一個SAN出現故障只須將其生產運行切換到另一個SAN上去即可。”Thirsk說,因為瑪麗亞教會學院可以跨多個學區執行服務器級的備份,所以一旦有事件發生,它們便可將數據從一個服務器平臺轉移到另一個平臺上去。
Forrester負責基礎設施及運營的資深分析師Rachel Dines認為,基于云的DR服務有著巨大的潛在價值。
到目前為止,Dines說,這些服務的采納率還是很低的,“但是在不少的最終用戶那里,感興趣的人很多,而且有相應的規劃正在制定中。和購買資源防范災難的做法不同,云計算和其按需付費的模式允許企業僅為災難或測試期間所使用到的服務器付費,便可長期使用云數據存儲了。”
Dines說,基于云的DR讓企業具備了降低成本且快速恢復的潛力,測試更簡單,合同條款也可以更靈活。
在Forrester2012年的一份報告中,該公司稱,基于云的DR拜托了一些傳統的方法,為組織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讓其能夠完成之前由于資金問題或者任務量過重而無法實現的災難恢復計劃。
從DR的角度看,云計算的最大消極面可能就是和安全以及隱私管理相關的問題了。
Gartner研究副總裁John Morency說,“我們會不斷看到出現一些重大事故,例如2011年都柏林的雷擊事件導致亞馬遜和微軟的云服務中斷,還有其他一些暫時性的服務缺失。不應想當然地認為云是百分百可靠的。如果組織需要百分百的可用性,就必須認真地思考為了應對這些偶發事件他們到底需要什么。”
Morency說,數量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正在將其復雜的IT基礎設施放入私有云中,并將私有云作為其災難恢復戰略的組成部分,而不是依賴公有云服務。“他們所擔憂的是在災難期間,如果公有云服務提供商不能提供服務的話,他們的數據是不是還在云中。”
Morency指出,這種情形只有在DR訂閱服務所提供的是在一個具體的地理場所有物理空間和實際設備時才會出現。“由于公有云具備更為分布式的和更為虛擬的特性,這種情形很少會出現。”
Morency說,對于傳統的災難恢復服務提供商來說,他們在進入云的時候必須要測試其備份能力是不是更靈活,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