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模式:應做到最佳實踐的應需而變 |
發布時間: 2012/8/10 10:27:51 |
傳統的軟件工程方法已經成為ERP軟件推進的一個嚴重障礙。嶄新的軟件工程方法Business Logic for ERP(簡稱BL),如晴天霹靂,撕開了ERP軟件歷史嶄新的一幕!
經過實踐,100多家的使用案例,已經證明了BL方法比傳統軟件工程方法構建ERP效率提升10倍以上! BL一定成為未來ERP應用的利器! 問題的提出 當前ERP已經成為實現企業信息化的重要工具,然而ERP實施一直被認為是高風險,高投入,周期長的一項工程,這些特點嚴重制約了企業信息化進程。 總結起來,目前我國企業實施ERP主要模式可以概括為以下四種類型 商品化軟件直接應用 即購買商品化軟件套件,由供應商對客戶進行簡單的安裝,培訓和少量的(甚至沒有)客戶化過程后便投入使用。 這種模式特點是軟件價格低,實施費用少,實施周期短,然而這種模式最多只能滿足80%的客戶需求,這也是商品化軟件的一個重要特征。如財務軟件中的總賬模塊等。對于ERP這種覆蓋面廣,實現全面信息化的系統來說這種模式無法達到預期的最佳要求。 商品化軟件實施 這是目前主流ERP廠商所采用的模式,其方法是在已有的ERP軟件套件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參數設置,基礎數據的設置來適應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相對于上一種模式來說成本相對較高,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客戶化定制。然而客戶化定制程度受到原有商品化軟件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程度和范圍進行。因此這些ERP廠商往往強調其軟件包含國內或國際成百上千家大企業的成熟管理經驗即所謂“最佳實踐”,其目的是要求企業改變去適應軟件功能,我們仔細考慮一下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一個軟件承載了這么多企業的管理經驗,那么軟件會是多么龐大,其中對于我們有用的占多少,其結果是我們買來一座山,有用的卻是一塊石頭,另外我們中國人熟知的一個最簡單道理“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別人好的東西,對我們并不一定適用,借鑒的是適應企業自身情況的管理經驗,不是照搬照抄軟件承載的每個管理細節。 如果生搬硬套無異于“削足適履”。同時,企業多年經營成功的背后,積累了屬于自己的、獨到的經營模式。而這個模式一般來說是“個性”的。 因此這種模式只適合于有能力投入大量資金,且對自己的管理模式無太多特殊性要求,希望照搬照抄同行經驗的企業。 模塊化定制 即通常所說的軟件二次開發模式的定制化實施,采用這種模式,會將原軟件源程序級別上重用,經過部分程序模塊的開發重新編譯打包系統。 此模式是一些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一些小ERP廠商采用的方法,他們經過多次行業軟件的實施,積累的可以重用的軟件模塊,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會在原有軟件基礎上改造。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可以實現更大程度的定制,缺點是只有軟件開發廠商才能進行模塊化定制,很難同咨詢機構和實施伙伴合作,無法實現快速推進軟件的市場化。 源程序開發完全定制 這種模式是我們軟件工程里面所見到的通常軟件開發模式,系統實施要完全通過軟件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程序設計、系統測試和系統實施等諸多軟件工程環節才能夠給最終用戶實施,定制的基本單位是源程序代碼級別。 可先而至,這種模式雖然能夠完全定制,但是系統開發周期和實施成本不是一般的企業所能承受的,因此多適用于需求特殊的個別應用系統,對于一般意義上的ERP系統要成功實施基本是不可能的。 上述幾種方式是目前企業實施ERP通常所采用的模式,各有利弊,主要區別是實施成本,周期和適應企業管理需求上。 企業系統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如果一個ERP實施如果需要經過若干年時間,企業系統早已發生變化,ERP系統即使上線,獲得的只是適應系統實施之初所確定的需求。企業在發展,ERP系統上線只是一個開始,隨著企業的發展管理變革,ERP也必須調整。承載了企業管理模式的ERP系統如果不能隨著企業發展而發展(即應需而變)最終將會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障礙,就像我們看到的很多動物那樣必須經過蛻皮或者脫殼才能重生。 企業在保留自身積累的管理經驗的同時,應借鑒外來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即最佳實踐),然而絕不能是簡單地理解為自我否定,照搬照抄,否則與邯鄲學步無異。 何為最佳實踐的應需而變? 所謂“應需而變、協同管理”的ERP實施模式是“在保留企業自身積累的管理經驗基礎上,借鑒同類型企業優良管理思想和方法,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進行ERP定制化實施,系統實施后,ERP能夠隨著企業的發展而變化,始終與企業需求保持同步的一種實施模式。 從管理方面而言,管理是藝術, 受到地區、文化、人、行業、規模等諸多方面因素影響,不可能要求兩個企業管理模式完全相同,不可能要求某個企業的管理模式一成不變,通過ERP套用抄襲別人的管理模式,必將喪失管理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從技術角度上來講ERP軟件開發即簡單也復雜 ,簡單是因為技術普通,不尖端、人員不缺乏(軟件藍領) ,復雜是因為內容涉及廣泛,系統規模龐大、個性化需求、需求變化快,應對管理需求所付出的成本代價高。 要實現最佳實踐的應需而變,需要一種全新的ERP實施模式,必須革命性地提高ERP系統實施的效率。軟件工程領域的發展已經為我們提供這樣的可能,那就是“模型驅動的相關理論和技術”包括模型驅動的體系結構(MDA,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模型驅動的系統開發(MDD,Model Driven Development),以及模型驅動的系統實施(MDI,Model Driven Implementation)等。 基于模型驅動ERP實施方法實現“應需而變?協同管理” 企業管理模型完全與技術實現無關,直接用于描述企業系統,能夠對企業組織結構,企業流程、信息和數據格式、資源對象的每個細節進行建模,能夠快速低成本地創建,修改、以不斷保持同企業系統的適應性。 通過企業模型直接自動生成ERP系統,是實現快速定制化實施ERP,滿足最佳實踐應需而變的唯一途徑。 模型驅動的軟件構建模式處于軟件工程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采用與機器指令直接對應的匯編語言構造系統,生產力極低,代價極高;第二階采用高級程序語言(如,c,c++,java)等工具大大提高了系統開發的效率,然而還是用計算機的語言來描述各個應用領域的概念;第三階段采用模型作為開發工具,模型用特定應用領域(如在ERP中是企業管理需求)的語言來描述軟件系統的方式,實現軟件工程領域的又一大革命,大大提高了軟件構建效率,降低了軟件實施成本。 如果把匯編語言階段比喻成用泥土作為材料來建筑,那么程序語言階段可以理解為用磚瓦或者框架結構來建筑,模型驅動可以比喻成為類似虛擬城市一樣,用圖紙直接構建城市。 模型驅動方法進行ERP系統實施,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限量變化”,是“有中求變”。 所謂無中生有,是指沒有軟件情況下從源程序級別開發;所謂限量變化就是在商品化軟件基礎上二次開發。 這兩種情況的問題我們前面已經做過了詳盡的分析。 有中求變就是擁有一個平臺+方法,可以適應企業管理、業務的任何變化! 所謂模型驅動的ERP實施方法是用模型語言描述生成符合企業需求的領域模型后,由軟件平臺自動編譯或解釋執行,生成目標軟件系統。因為構造和修改模型的成本代價小,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進行,所以ERP系統的優化調整也可以非常低成本高效率地進行。 圖2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模式,ERP模型運行平臺在啟動時動態加載企業模型,實時生成可供使用的ERP軟件。 模型作為數據保存,ERP模型運行平臺軟件啟動后,從存儲介質中把模型數據讀出,生成可以實際操作的軟件系統。 此種模式中軟件已經存在即ERP模型運行平臺,但是軟件中沒有任何企業的任何管理邏輯,他僅僅是一個模型解釋工具,同具體的企業模型結合后才能夠生成實際的系統。 因此我們不能說是無種生有(因為軟件已經存在),但也不能說是有種求變(軟件里面沒有管理定式,能夠完全根據具體的企業需求定制)。 用Business Logic (BL)管理軟件構建平臺實現“最佳實踐應需而變”的ERP實施模式。 Business Logic(以下簡稱BL)管理軟件構建平臺是能夠將企業需求快速轉化為ERP等各類管理軟件的工具,它同時也是描述企業模型的建模軟件。應用ERP系統構建平臺實施ERP系統,是企業模型的設計和描述過程,系統構建者可以很少,甚至不需要考慮軟件設計或程序設計因素,將主要精力完全集中于企業流程的設計和優化上。 系統運行平臺能夠理解企業模型,并動態地從模型庫中讀取企業模型的部分內容形成軟件功能,供用戶使用。它包括:應用服務器平臺和用戶界面平臺兩個部分,應用服務器平臺用于處理除用戶界面以外的任何業務邏輯;用戶界面平臺包括與用戶操作界面相關的抽象功能,它的操作用戶是業務處理人員和管理、決策人員。 企業建模平臺是能夠圖形化設計、構造企業模型的軟件,企業建模平臺能夠以圖形化的方式,結合抽象ERP系統功能,描述ERP系統的企業模型部分。它的用戶是ERP系統實施人員,或具有一定企業建模知識的用戶。 系統管理平臺的用戶是負責維護系統正常運行,負責系統安全管理,數據管理和網絡管理的計算機維護人員。 BLML(Business Logic Modeling Language) 是BL企業模型的實際承載工具。 BLML類似于HTML獨立于技術平臺,獨立于實現,不會因為技術進步而過時。 采用XML形式形成結構化的數據格式,能夠被BL運行平臺實現運行時解釋執行,真正實現動態企業建模。 BL運行平臺中,只包含能夠理解企業模型的抽象功能,不包含任何關于企業的業務處理方法、內容和管理思想,這些內容完全在企業模型中進行描述。因此特定企業ERP系統構建過程實際是描述特定企業的業務和管理過程模式的企業模型構造過程。 圖4是顯示的部分企業模型的BLML文檔。 應用BL平臺構建ERP系統真正能夠在企業需求和ERP系統軟件間建立“快速通行的捷徑”,達成了最佳實踐應需而變的系統實施模式。 目前BL平臺已經有7年的應用歷史,在紡織、物流、化工、醫藥、圖書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應用的經驗。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