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云計算開啟潘多拉星球時代 |
發布時間: 2012/8/4 9:05:11 |
在電影《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通過一種比人腦還要復雜的神經網絡,連接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一個緊密而和諧的生態系統。杰克和納美人正是依靠這種神奇的集體力量打敗入侵者的。驚嘆之余,您是否意識到,地球上的互聯網正在逐步演化成一個類似的有機整體,而云計算的出現以及它與3G、物聯網的交織,標志著這個進程已經大大加快。
隨著網絡帶寬的不斷增長,通過網絡訪問非本地的計算服務(包括數據處理、存儲、信息服務等)的條件越來越成熟,于是就有了今天我們稱作云計算的技術。之所以稱作“云”,是因為計算設施不在本地而在網絡中,用戶不需要關心它們的具體位置,于是我們就像以前畫網絡圖那樣,用“一朵云”來代替了。其實,云計算模式的形成由來已久,但只有當寬帶網普及到一定程度,且網格計算、虛擬化、SOA、容錯技術、管理技術等成熟到一定程度并集成在一起,又有一些大公司的推動和眾多成功應用案例時,它才如同一顆新星閃亮登場。
既然云計算的服務設施不受用戶端的局限,就意味著它們可以位于網絡中的任意地方,其規模和能力自然是不可限量的。谷歌的所有網絡服務(包括搜索引擎、谷歌地球等)都架構在由多達200多萬臺計算機構成的云計算平臺之上。亞馬遜、微軟、IBM等的云計算平臺也都達到了幾十萬臺計算機的規模,而且都在迅速增長過程中。由于規模經濟性和眾多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加之公眾的共享使用可以大大提升其資源利用率,云計算的性能價格比較之傳統模式可以達到驚人的30倍以上——這使得云計算成為一種劃時代的技術。
有趣的是,云計算與3G、物聯網幾乎同一時間段進入公眾視線,而三者卻是互為支撐、交相輝映的關系。3G為云計算帶來數以億計的寬帶移動用戶。這些用戶的終端是手機、PDA、上網本、筆記本等,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有限,卻有很強的聯網能力。云計算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接近無限的存儲空間并可以支撐各種各樣的軟件服務,能夠為3G用戶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務內容和服務體驗;物聯網使用數量驚人的傳感器(如數以億萬計的RFID、智能塵埃和視頻監控),采集到極其海量的數據,通過3G、寬帶互聯網進行傳輸,匯聚到云計算設施進行處理、分析,從而可以更加迅速、準確、智能地對物理世界進行管理和控制,使人類可以更加精細地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的狀態,大幅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生活質量。
云計算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它將徹底改變IT產業的架構和運行方式。作者在此(2010年1月)做出大膽預測,請廣大讀者在5年后(2015年1月)回過頭來檢驗這些預測的正確性:在短期之內,高性能計算機、高端服務器、高端存儲器、高端處理器的市場的增長率將進入拐點,這些高端硬件市場將被數量眾多、低成本、低能耗、高性價比的云計算硬件市場所擠占;緊接著,成本遠高于云計算的傳統數據中心(IDC),將因為其過高的硬件、網絡、管理和能耗成本,以及過低的資源利用率,而迅速被云計算數據中心取代,已建的數以萬計的數據中心將被迫轉換成云計算運行模式;很快地,絕大多數軟件將以服務方式呈現。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數據都存儲在“云”中。甚至連大多數游戲都將在“云”里運行,用戶終端只負責玩家輸入和影音輸出;在不遠的將來,會出現“泛云計算化”的現象,呼叫中心、網絡會議中心、智能監控中心、數據交換中心、視頻監控中心、銷售管理中心等,將越來越向某些超大型專業運營商集中而獲取高得多的性價比。
放眼遠眺,網格計算在經歷類似互聯網泡沫破滅的磨難后,將逐步走出低谷與云計算會師,實現不同廠商云計算平臺之間的互操作和資源共享,實現緊耦合高性能科學計算與松耦合高吞吐量商業計算的融合,使互聯網上的主要計算設施融為一個有機整體——作者將之稱為云格(Gloud,即Grid+Cloud)。
暢想未來,物聯網將把數以億計的物體和小環境變成云計算的感知和控制對象,3G及4G等將把每個人變成云計算里的一個應用節點與智能節點,而高度一體化的云計算與網格計算聯合體(即云格)就像潘多拉星球的圣母,將以其超強的能力與智慧,把這個星球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