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能否“去微軟” |
發布時間: 2012/8/1 10:33:47 |
從1985年發布Windows 1.0到今天,微軟視窗操作系統已經年滿25周歲。鐵打的視窗,流水的硬件配置,過去PC時代的25年,無疑是屬于微軟的25年,不管是愛還是恨,是贊還是罵,視窗都是大家的首選,面對互聯網浪潮的沖擊,未來的25年還屬于微軟嗎? 微軟最大的挑戰無疑是來自互聯網谷歌大佬,作為一家依托互聯網發展起來的科技企業,谷歌與微軟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基于PC,一個基于網絡,本來兩家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道,但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深入,網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微軟與谷歌正面沖突就不可避免,特別是谷歌“云計算”概念的提出,以及具有云計算雛形Chrome瀏覽器的推出,更是直指視窗。按照谷歌對云計算的描繪,未來的電腦所有應用都將基于網絡,我們不用有太高的硬件配置,只要能上網就可以;我們再也不用購買應用軟件,一切應用云計算都可以搞定;依靠網絡,我們電腦就無所不能。 “云計算”概念一拋出,從者如云,很快就形成一個“云計算聯盟”,一批互聯網時代的新秀,一批PC時代與微軟抗衡的落敗者,都對云計算報以巨大的期望,希望能打破微軟的壟斷地位,能在互聯網時代去微軟化。可希望歸希望,要撼動微軟的統治地位卻非易事。 首先,過去25年,IT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基于視窗平臺的生態圈,許多軟件與硬件廠商都在視窗的發展與升級中受益,如果按照云計算的概念,不僅軟件的廠商收益會減少,而且對硬件配置要求的降低,會讓硬件廠商失去逼迫消費者升級的理由。所以云計算的概念雖然好,但當它成為一個反商業的創新時,往往很難得到業界的支持,會很快在寂寞中死去。 其次,視窗已經影響了幾代人,當視窗成為電腦操作系統的代名詞,成為人們的使用習慣時,一個概念,即使是能給許多人帶來便利的概念,也很難讓人去改變使用習慣,更何況這樣的改變,并沒有給人們帶來激動人心的變革。因此,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會成為云計算最大的敵人。 最后,云計算征服市場還須有兩先決條件:一個是要保證電腦實時在線,且網速夠快;二是要有足夠和穩定的數據處理中心。但目前看來這樣的要求對家庭用戶是可望不可及的,只有少部分企業能做到,這也就決定了云計算短期之內難于實現。 當然,云計算畢竟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也是互聯網發展的一種趨勢,作為一個不斷創新的企業,微軟不會逆潮流而行。因此,微軟推出了自己的“云計算”——Windows Azure,一個仍然基于視窗系統的軟件+服務平臺的操作系統,把視窗與云計算結合起來,這或許是微軟未來25年與谷歌競爭的利器。不管怎樣,我們都相信25歲的微軟正值青壯年,競爭會促使它更快創新,更加注重用戶體驗,未來應該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