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將改變企業商業模式 |
發布時間: 2012/7/28 17:45:19 |
云計算可以改變什么? ICT業務范疇,企業的商業模式,社會生活……而IDC給出的數字量化指標是,未來五年,公有和私有云計算服務上的支出將在全球創造近1400萬個工作崗位,其推動的IT創新預計每年會帶來1.1萬億美元的新業務收入。H3C這家老牌網絡設備廠商,給出的答案是,網絡市場正從企業網向云計算、數據中心互聯發展,在網絡市場變化的同時,H3C敏銳的捕捉到了IT、CT和終端的大融合背景,專注于IP網絡技術的發展,自身也隨之成長與變化。而其客戶,已經涵蓋百行百業。“企業所考慮的不僅是云計算怎樣去改變IT的服務和交伺模式,解決用戶的問題,而且也需要衡量云計算在商業方面的價值,”H3C首席運營官曹向英表示,“未來H3C需要一個大的增長點,云計算能做到,我們在這方面的投入將會越來越大。” 因此,似乎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云計算背后的經濟屬性注定了云計算是一種全新的生產力,使得社會生活與商業活動工業經濟時代迥然不同。值得關注的是,企業作為社會領域最為活躍的細胞,最先感知并應用了這項超前技術,在這里技術和社會組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現象——企業云。 目前,這一發端歐美的企業進化模式,在國內也日益受到追捧,許多企業開始利用云計算降低傳統IT服務的成本和復雜程度。換句話說,云計算正在為實現IT更加簡化并提高速度而尋求良藥。在云計算的技術和業務雙重驅動的影響下,企業在云計算浪潮中扮演的角色尤為讓人關注。 企業云,進化方法論 按照行業的通俗說法,IT的集中化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也正是出于這種考慮,許多國內企業都想做IT的集中管理,但利用傳統的IT實現集中管理,投資大、見效慢,困難很大。在這種背景下,云計算開始逐漸進入業界的視線。他們希望借助云計算,能重新打造產業鏈,甚至使產業上下游的企業都因云計算而重新洗牌。比如,一個旅游發達的城市海南,正在希望通過云計算打通全產業鏈。再比如,盛產煤炭的山西正在通過云計算打造一個全國的行業聚集地。 那么,對于海南航空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他們的更希望通過云計算讓企業的管理變得更為便捷,對企業日益龐大的多元業務形成有效的支撐,讓IT后臺便得更為簡單。 海南航空是目前中國惟一一家SKYTRAX五星級航空公司,經過18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以航空旅游、現代物流和現代金融服務為三大支柱產業的現代服務業綜合運營商,產業覆蓋航空、物流、金融、旅游、置業、商業、機場管理和其他相關產業。如此多元化且大規模的業務,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強有力的支撐。而采用什么高效、經濟的手段才能支撐如此龐大的業務需求,是海航信息化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2009年,海航集團確定了向“云計算”全面變革的戰略,而已經獨立了的海航信息公司則是這一戰略的推動者和執行者。目前海航信息公司在國內的兩個城市建立了云數據中心,為海航集團的近6萬用戶提供了500多個應用,其中包括IaaS服務、SaaS私有云服務,以及一個公有云服務。更為關鍵的是,云計算除了降低IT成本,帶來管理和業務上的正向促進外,還形成了獨特的“云經濟”——將企業云資源打造成了云服務,僅此一項,海航信息公司每年的收入就可提升超過上千萬元。 再如山東省屬規模最大的企業——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在信息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云計算就成為了推動集團信息化發展的新“助力”。山鋼集團下屬199家企業(單位),隨著關鍵資源與核心業務的逐步整合, 山鋼集團集成OA、財務以及ERP等信息化系統形成集團公司數據中心。山鋼集團遂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在整個山鋼集團信息化規劃中,數據中心除承擔集團的IT業務外,還將為下屬企業提供云服務,從而帶動下屬企業的信息化應用。看上去“遙不可及”的云計算,有望在傳統企業中發掘到更多的價值空間,云更像是發熱于企業內部一針催化劑。 當然,云計算只是一個平臺,想唱什么樣的戲還得看企業本身。每個企業的商業模式都不同。只有對云計算進行深刻理解,把云計算和自己的商務模式很好地結合,才能在云計算大潮中找到機會。 布道者,云下的角逐 在云計算的普及過程中,作為技術的領軍者,微軟、IBM、HP、谷歌、亞馬遜、vmware、思科、H3C這些企業正在從軟件、服務器、存儲、虛擬化、網絡等各個領域充當起了行業“布道者”的角色。如,微軟的“多屏一云”、IBM的“智慧的地球”…… 那么,是否意味著,行業的機會也將被占據瓜分呢?恰恰相反,在云計算的催生下,我們發現Facebook、Salesforce、Google、Amazon、Twitter等一大批企業通過云計算成長起來,其中在CRM軟件領域最典型的是Salesforce,其依靠云計算,按需付費的云服務模式,讓其年收入從2002年的2200萬美元成長為2011年的19.4億美元;僅從2009年初,其股票從25美元漲到今年的160美元左右,漲幅高達6.4倍。 換一個商業環境,用近乎Salesforce的方式,國內的用友軟件詮釋了云計算所帶來的新機遇。自2010年底用友發布了云戰略后,用友軟件再次證明了其投身云計算的決心,今年4月用友軟件正式發布用友“云平臺”,同時宣布啟用新的品牌標志。而在其實施Soft+Service的核心策略的這一過程中,其企業自身的硬件資源——數據中心也隨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大容量接口、高度虛擬化、綠色節能、嚴密的安全措施……事實上,H3C協助打造的數據中心,無論是在精細化管理上,還是在虛擬化部署及未來的擴展上都幫助用友軟件實現了質的飛躍,為用友集團向云服務提供商轉型奠定了強大的物理基礎。 當然,在傳統網絡設備領域,H3C的進階則是另一典型。盡管今天思科在企業網市場無疑是BOSS級的龐然大物,其龐大的市場份額依然無法被撼動。然而在全球市場思科需要面對HP、IBM、Avaya等的競爭,在國內市場來自H3C的逆襲,讓思科不得不做出重新聚焦核心網絡、協作架構和數據中心與云計算的全球業務架構調整。 財報顯示,2011年H3C的銷售收入為14.6億美元,增長率32.7%,連續8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8%,目前在中國市場H3C的交換機市場份額達到34.8%,企業級路由器市場份額達到44.9%,無線WLAN市場份額第一。顯然,在國內企業網和云計算市場,H3C已經成為思科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同時H3C借助惠普的海外營銷資源,頻頻向思科統治的美國本土市場發起沖擊。H3C產品線副總裁孫德和表示,“H3C海外市場的發展勢頭很好,雖然海外市場占H3C的整體銷售份額不高,但主要以高端數據中心產品為主。”2011年海外市場分布占比分別為歐洲45%,北美35%,亞太15%,并贏得了夢工廠、惠普數據中心、麻省理工大學、美國UL實驗室等高端客戶的認可。而上文提到的海航集團也是H3C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用戶。 當然,無論是Salesforce還是H3C,在這些依靠云計算獲得新成功企業的身上,無外乎幾點:專注于自身技術的積累,對市場需求的準確把握,和應時而動的契機。事實上,H3C一直在多個場合中強調,云就緒網絡及相關領域仍將是H3C未來幾年中發力的重點。由此看來,云計算不僅是傳統企業的進化推動力,也是IT創新型企業的重要發展機遇。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