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能否成為SMB信息化的中流砥柱? |
發布時間: 2012/7/28 13:52:56 |
很多業界專家原本以為,云計算只是IT界又趕了一次時髦,一陣吹過之后,浮云將會散盡。但是,隨著國際巨頭的全方位啟動云計算戰略,地方政府投資的介入,以及華為、阿里巴巴等國內IT企業相繼駐足云端,讓云計算繼續成為新時代企業信息化以及服務商都愿意舞動的轉型大旗。
由于云計算的靈活部署、隨需隨用、按需定制、性價比高等特點,無需太多IT基礎設備投入,受到不同層次的企業用戶的青睞。云計算或者私有云,對于大型企業可能吸引力在于集中內容資源提高利用率,提高IT投資回報率,而對于中小企業信息化來說,更大的意義在于性價比高。一位采用亞馬遜PaaS平臺的企業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這個價格相對于自建平臺投入產出比要高很多,所以我們使用它。我們不難看出云計算帶來的是廉價信息化,對于信息化方式來說是一種模式創新。 那么,云計算這種新的服務模式究竟能夠給中小企業信息化創新帶來什么影響呢?在8月10日中關村在線承辦的《云時代 2011中小企業信息化創新高峰論壇》上,很多專家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與日增強,據統計中小企業也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了最終產品和價值占GDP的60%,上交的稅收占全國的稅收50%,提供了約80%城鎮就業崗位,完成了約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中小企業以其靈活的運行機制和市場適應能力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雖然我國制造業占了全球制造業的19.8%,超過美國19.4%,成為全球第一大的制造業的大國。但是,這19.8%的工業產值是用了1.1億人創造的,而美國的19.4%僅僅用了1000萬工人創造,GDP按人均排名非常落后。因此十二五國務院推出要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眾所周知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非常的龐大,但是具體這個數據有多大?工信部中小企業司副司長王健翔透露了一組最新統計數據:目前我國約有5000萬家企業,其中有1100多萬戶是法人注冊實體,其余3800多萬家是個體工商戶。如此龐大的企業群,正在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保民生和穩定社會的長期重要的戰略任務。 但是,2008年以來自美國的金融海嘯,使得很多中小企業出口受阻內需不足、資金鏈斷裂,沿海地區很多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或虧損現象。王健翔表示:“從工信部的統計數據來看,目前有30%的中小企業是虧損狀態。” 雖然,我國中小企業企業數量眾多,承擔重要社會作用,但是當前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卻十分落后。工信部對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做過統計:中小企業上網率達到90%,利用信息網絡做營銷、采購、電子商務比例只有10%。所以,提高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將直接促使我國經濟的發動機更加高速地運轉。 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受信息化本身的制約,中小企業缺乏技術人才、缺乏資金投入,甚至是缺乏正確的認識,使得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水平相對比較低的。 來自IBM大中華區云計算中心技術總監方興也從中小企業本身的現狀分析了國內的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現狀。 第一,市場競爭壓力大,包括人員壓力,資金壓力都非常大。 第二,人員技能的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人的教育水平不足。 第三,資金缺乏,缺乏信息化的長遠規劃,行業的應用和信息化是沒有的。 第四,缺乏信息化的投入,每年的信息化投入在50萬之內,在營業額的比例是1%。 面對中小企業信息化遇到的種種困難,國家工信部正在積極調查研究,制定應對方案希望幫助中小企業盡快擺脫困境。王健翔表示:“工信部在十二五的規劃當中,明確提出來要加強中小企業信息化,從法定的環境,項目資金的支持,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加強中小企業的兩化融合。”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