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時代 智能數據管理架構才是王道 |
發布時間: 2012/7/9 19:15:01 |
根據Gartner的分析報告,在未來五年間,數據量將增長650%,其中95%是非結構化數據;另據CISCO的分析報告顯示,從2010年到2015年,數據流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92%;而在另一項針對企業高管的調查報告中,61%的高管在做決策時需要更多的信息。我們不僅在制造大量的數據,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數據將變得更重要,越來越的數據被頻繁地流動和使用。但與之相比,企業對存儲的投入并沒有隨數據量的急劇增長而增長,甚至有縮減的趨勢,這對IT部門的要求將越來越高。這一矛盾迫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我們的工作方式,重新定義企業中運用的技術。 服務器虛擬化凸顯存儲難題 采用虛擬化技術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將零散的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統一的資源池進行管理和再分配,能夠有效提高IT系統的整體利用率。虛擬化技術在服務器運算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廣泛,許多企業的關鍵業務系統也已經開始逐步向虛擬平臺遷移。而服務器虛擬化環境下對存儲系統所帶來的挑戰也是前所未見的,首當其沖可能就是服務器虛擬化后眾多虛機并用引起的存儲性能下降及I/O瓶頸、更復雜的數據備份和災難恢復、難以管理的共享存儲、物理和虛擬環境下的存儲性能難以有效提升以及如何為虛擬服務器選擇正確的網絡存儲等問題。 服務器虛擬化后,各個應用程序都在各自的虛擬機上運行,相比于采用虛擬化之前,將產生更多的潛在存儲I/O。相比于運算性能,存儲性能的增長明顯要慢得多,隨著業務的種類的增多,獨立運行在虛機上的應用程序將產生大量的隨機I/O,這無疑會加大存儲系統的工作負載。現實環境中傳統存儲越來越難于滿足業務對性能的增長需求,而且主機端的緩存也越來越難于對性能進行提升。 不僅如此,傳統的存儲基礎設施很難適應物理和虛擬混合環境,傳統的備份方式也很難靈活地對虛擬環境下的基礎設施進行保護,備份性能將大幅下降。如果同時對一臺物理服務器上的10臺虛機進行備份,服務器內部的內存、CPU、網絡和存儲將出現激烈的“爭斗”。而且,諸如VMware Storage vMotion之類的工作負載遷移工具將使這些問題更加復雜,這些工具可讓用戶在共享存儲位置之間遷移虛擬機磁盤文件,但存儲管理員必須保持與這些隨時可能遷移的虛擬服務器相關的備份實時有效,這無疑將成為存儲管理員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 同時,物理和虛擬混合環境下的存儲共享管理也將變得越來越復雜。企業通常有很多不同的工作負載存儲在存儲系統中,對于管理員而言,存儲卷、每卷支持的工作負載、對每卷的要求以及什么占用容量之間并不存在明確的關聯性。而且,從本質上講,虛擬基礎設施在存儲基礎設施上創造了另一個抽象層,因此并沒有真正擺脫物理層的復雜性,不但需要管理這個虛擬存儲層(由VMware的VMFS、各種不同的虛擬服務器文件和數據組成),又需要兼顧物理基礎設施和I/O需求。 企業在采用虛擬化技術之后,還極有可能發生“虛機蔓延”問題。為了臨時業務所建立的虛機,以及應用之后停止但長期未刪除的虛機,將造成企業數據中心被大量虛擬機所占據,并給存儲系統的可用空間帶來了極大的浪費。傳統的應對方法是在初期采購過量的存儲空間,雖然磁盤價格正不斷下降,企業在初期購買的存儲空間越大,就意味著浪費的預算越多。 上述所說的這一系列問題都很難使用傳統的方法去解決,迫使我們去尋求一個更智能、更高效和更易管理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的不再是一臺單純的存儲產品,而是一種性能能夠隨存儲容量增長而線性增長、對數據進行自動化管理、簡化人工管理、能夠整合物理與虛擬環境以及能夠無縫擴展的存儲架構。而戴爾提出的基于流動數據架構的智能數據管理愿景與此不謀而合。 戴爾認為,只有以合理的成本,將正確的數據,放在最適合的存儲位置上,才能提升企業的數據管理效率。這一理念不僅包含了主存儲系統,還包括了輔助存儲系統、備份存儲以及歸檔存儲系統,通過將這些系統統一整合,構建成以自動分層、自動精簡配置、負載均衡、性能優化等技術為核心的流動數據架構,形成了一個立體的涵蓋數據管理、備份和容災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根據企業業務實時需求而提供滿足其所需的性能。作為一家擁有提供全面企業級存儲能力的供應商,戴爾在智能數據管理體系下形成的全面軟硬件家族,為企業的數據存儲提供了一站式的流動數據解決方案。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