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報社的虛擬化技術應用紀實 |
發布時間: 2012/6/23 15:20:55 |
隨著綠色IT以及動態IT的概念不斷深入人心,作為其主要實現手段之一的虛擬化技術似乎在一夜之間席卷而來。在IT業中甚至有“言必稱虛擬化”的現象。難免有人因此質疑虛擬化技術是否有泡沫化的嫌疑。筆者從2002年開始使用虛擬化技術至今,經過多年的應用實踐,可以很確信的告訴大家,虛擬化絕不是IT泡沫——如果能夠正確的在企業中應用它,將為我們帶來相當不錯的收益。下面我通過介紹虛擬化技術在我報社逐步應用的過程,和大家分享其中的經驗和教訓。
第一階段,初試鋒芒。
我在2002年開始嘗試虛擬化技術。當時虛擬化并不廣為人知,技術成熟度也與今日相去甚遠,主要應用在一些搭建實驗環境的場合。我當時正需要對Windows 2000域環境進行功能測試,但是并沒有足夠的服務器和計算機搭建實驗環境。為此我開始嘗試在一臺內存較大的普通PC上用虛擬機來搭建復雜的應用環境。經過初步嘗試后,虛擬化技術帶給我的感覺可以說是非常震撼——在這臺配置相對普通的PC上,虛擬環境中運行了兩臺域控制器、一個XP客戶端和一臺Exchange2000服務器,其運行速度比真實環境并未遜色多少。而以往要進行類似的測試,起碼要準備數臺服務器和PC。
有了這次成功的應用經驗,我開始在虛擬機環境中進行全部測試工作。如此靈活方便的測試手段,成為我學習并掌握先進技術的保障。
第二階段,從“實”到“虛”,從“虛”到“實”。
早在用虛擬化技術搭建測試環境的時候,我就考慮過能否將如此先進的技術應用到生產環境之中。但是一方面服務器硬件性能不夠強大,另一方面虛擬化技術還不夠成熟,因此少有在生產環境中的成功應用。但是隨著服務器硬件性能的不斷提升,虛擬化廠商也逐漸推出了一些用于生產環境的產品。
我第一次將虛擬化應用于生產環境可以說是被“逼上梁山”——2005年10月,我報社廣告公司的一臺老舊NT服務器磁盤陣列(RAID1)中的一塊磁盤損壞,另一塊也工作不太穩定。由于此服務器年代久遠,支持的磁盤已經無法買到,其上承載的應用和數據有隨時崩潰丟失的可能。而當時不但沒有新服務器來安裝此應用,而且此服務器承擔著域控制器的角色,重裝過程非常繁瑣,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全面修復。好在當時廣告公司有另一臺比較新的服務器,其應用負載也不大。我就想到能否將舊服務器虛擬化之后運行在那臺較新的服務器上。在簡單的幾次嘗試之后,舊服務器便以虛擬機的方式在另一臺服務器上順利運行起來,其響應速度甚至比原來還要快的多。經過這次在生產環境中從“實”到“虛”的成功應用,我對虛擬化技術有了更強的信心。
隨后在2006年底,我在外網實施客戶端自動化部署和管理解決方案BDD2007的時候,便利用免費的虛擬化產品在一臺物理服務器上完成了解決方案中全部五臺服務器的部署。其應用架構如下圖所示。
此系統已經穩定運行將近兩年,未出現任何問題。可以說,虛擬化技術應用在報社終于從“虛”走向了“實”,在生產系統中經過了實踐的檢驗。 [NextPage] 第三階段,全面開花,從邊緣走向核心,從免費產品到解決方案。
從2007年到現在,可以說是虛擬化技術在報社應用全面開花的一年。在經過外網生產系統的檢驗之后,內網的核心應用也開始使用虛擬化技術。我在今年內網網絡應用架構升級改造時,全面采用虛擬化技術。并且為了使系統能夠更加穩定可靠,應用熱遷移、高可用性等高級虛擬化技術,開始使用企業版的虛擬化解決方案。報社的虛擬化應用終于走向成熟。
虛擬化收益。
說到這里,大家肯定希望了解一下虛擬化技術到底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好處。經過幾年的實踐積累,我認為虛擬化主要從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為我們帶來收益
直接收益。
直接收益主要是那些我們在實施虛擬化技術之后,立竿見影的收益。它們往往與節省資金和成本的控制有關。
1.提高資源利用率:
報社應用的特點是應用服務器角色眾多,但應用的資源占用程度普遍不高。以往我們采取的策略是為不同的應用部署不同的物理服務器。結果造成服務器泛濫,資源利用率極低。機房中那些看上去似乎十分氣派的一排排的服務器,其實絕大部分時間中都是在閑置狀態。根據我報社和兄弟報社的應用經驗,很多應用服務器的資源浪費非常嚴重,在高峰時段服務器的CPU占用率也不過百分之十幾。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