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來了 存儲融合是必然? |
發布時間: 2012/5/17 17:53:52 |
一直困擾IT存儲環境的融合問題要追溯到20年前,當時服務器、網絡和存儲資源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界限,橋接這三個技術需要很多專門的連接。
融合存儲解決方案有很多種,它們都能夠橋接完全不同的技術,且需要很多專門的連接。 一直困擾IT存儲環境的融合問題要追溯到20年前,當時服務器、網絡和存儲資源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界限,橋接這三個技術需要很多專門的連接,導致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存儲解決方案供應商所吹捧的“秘密武器”以及他們的專有設備堆棧。 這些堆棧都是為特定應用程序“量身定制”的,Exchange服務器堆棧的配置和微調可能與Oracle數據庫堆棧完全不同,堆棧預計能夠提供五年或六年的壽命。 在過去十年中,堆棧的壽命縮短到只有兩年或三年,并且虛擬化開始進入數據中心。現在虛擬服務器堆棧從規劃階段到滿負載只需要幾天就可以完成,而可能在數周后就被“推倒”了。缺乏工作負載可預見性和按需資源是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 Evaluator公司高級合伙人Russ Fellows說道:“在過去,你有一個很不錯的應用程序,可能可以進行很多連續讀寫工作或者某種混合讀寫工作,而存儲系統可以對其進行梳理和優化。但是對于虛擬化服務器,你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工作負載,各種塊大小和混合讀寫形式,將它們混雜在一起,發送給存儲子系統。面對這種混亂場面,你需要一個系統可以處理這些具有不同特質的內容,你需要有良好的分層、可寫克隆、寬條帶化,等等。” 然而,在虛擬化環境運用新系統并沒有在一夜之間發生。次優化存儲架構方式依然存在。到2009年,領先的存儲供應商(如惠普公司)才開始全力支持“統一存儲”的做法,這種做法包含一種共同媒介能夠對光纖通道、iSCSI和NAS資源進行結合文件和塊的訪問。統一存儲是對20世紀90年代筒倉型存儲方法的巨大改進,它更加易于管理,更可靠,更容易擴展。 惠普公司估計,很快互聯網將會面臨50億用戶和2萬億臺設備,龐大用戶和設備量帶來的大規模且分散的數據負載將會需要所有IT業務提供最高的效率和靈活性。IDC預測,到2014年,存儲開支將達到225億美元,預計67 exabyte文件容量。IT可能會認為是否部署太多容量,而IDC則表示管理層會想知道是否部署了足夠的容量,這些容量是否被有效地利用。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