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立法加強互聯網管理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 |
發布時間: 2013/1/23 10:24:50 |
億恩科技資訊:如何維護互聯網運行的安全和秩序,最大限度地去弊興利,保護網絡參與者的合法權益,是世界性難題,各國廣泛關注、高度重視。現代政府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厲行法治,依法施政。在互聯網管理方面,遵循建章立制、依法治理的方式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普遍做法。通過立法強化對互聯網運行安全的保護和打擊網絡犯罪,得到廣泛認同和支持。當今各國網絡安全立法主要有3個特點。
首先,從本國國情出發,選擇和制訂與本國社會和科技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網絡管理法規制度。網絡技術發達的國家,普遍通過立法規范互聯網信息傳播。如,瑞典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涉及計算機犯罪懲治與防范的法律《數據法》。美國是計算機和互聯網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網絡安全立法數量最多的國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制定了《聯邦計算機系統保護法》,首次將計算機系統納入法律的保護范圍。此后,又制定了《公共網絡安全法》等專門法律,還在《國土安全法》中對關鍵基礎設施信息保護等作出專門規定。亞洲國家也紛紛立法,新加坡1993年制定《濫用計算機法》,韓國2001年制定《重要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法》,日本2003年以《個人信息保護法》為核心建立起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制度。
第二,發展互聯網事業與加大監督、限制負面效應并重。各國政府的立法注重鼓勵互聯網事業健康發展,使其發揮出更大效能。如,對互聯網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美國通過立法加以鼓勵,提出政府應避免對電子商務做不當限制。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推行“政務信息化”的國家之一,從1981年就開始發展電子政務,還頒布了《電子商務法》,引進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加強國家行政部門的計算機化,向公眾提供一站式、快速便捷的集成式服務。另一方面,各國通過立法加大政府對互聯網的監管力度。互聯網監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不受非法侵犯,以及防止違法分子利用網絡侵犯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和隱私。德國《為信息與通訊服務確立基本規范的聯邦法》(又稱“多媒體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網絡專門法,對電子網絡空間的行為提供了全面、綜合的專門法律規范。
第三,保護合法權益與打擊網絡犯罪相結合。互聯網與國家、社會、公民個人利益息息相關,維護和保障互聯網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是立法監管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很多國家把網絡時代保護個人隱私權放在突出位置,在相關立法中作出明確規定。如,美、英、日、德、俄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制定了專門的信息數據保護法。德國《聯邦數據保護法》對防止泄露個人信息和侵犯隱私作了規定,《信息與通訊服務法》規定在網上傳播惡意言論、謠言等方面的言論為非法,在刑法中對計算機欺詐、偽造證據、與數據處理有關的交易詐騙、篡改資料、計算機破壞等計算機犯罪及處罰作了規定。韓國法律規定,向第三方非法泄露個人信息者的刑期可達7年以上。
去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這與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相一致,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的具體體現。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