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和谷歌的對比 業界不代表全部 |
發布時間: 2012/9/19 10:34:38 |
在中國,百度和谷歌是可以拿來對比的,它們之間總有談論不完的話題,這一方面來自人們不喜歡百度的成功方式,另一方面是被迫從谷歌轉向百度。
百度不招人待見怎么來的?
許多IT從業人員喜歡把自己的小眾看法帶入全網意識,有的甚至扯淡智商、什么不關心、什么“低端”,那是扯淡,用戶只關心它的需求能不能滿足,哪怕就一個baidu.com和google.com的域名,易記性就足夠一大批用戶優先選擇百度了(雖然我知道谷歌還有g.cn,但普遍使用的口碑相傳,他們根本沒有傳播渠道,因為更多推薦的是百度,百度一下都成大家搜索的代名詞了)。更別說百度“在中文生活和娛樂性內容無論數量還是中文分詞技術上”都好于谷歌了。
谷歌的搜索規則是基本公開透明的,大家可以預見和分析為什么這個鏈接處在搜索的首位;但百度完全不是!至于百度是什么,是否真的是有人為干擾,受到巨大懷疑。雖然不太相信百度真的是人為排序,但真的是很不明白百度的收錄和排序機制……同時,百度競價發展迅速,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這時就導致IT人員對百度的情緒,開始從忽視、漠視轉變為郁悶、氣氛和失衡。
由于百度畢竟和谷歌存在著搜索水平上的差異,雖然不是太大,但在轉移用戶的情緒因素放大之后,煩躁感越來越嚴重。加上“同情弱者”的因素,使得IT人士往往將谷歌被迫離開的原因也部分轉嫁給了百度,無論百度在其中是不是真的是關鍵因素。
百度的口碑和感覺如此差,還有些原因是走的擦邊球過多:mp3和文庫的盜版問題,模仿抄襲問題,收錄和排名的不透明問題,更別提競價的各種無形競爭了……這充分說明百度在快速發展中,對這些問題的忽視。
由于百度畢竟和谷歌存在著搜索水平上的差異,雖然不是太大,但在因為“網頁重置”的問題,被迫轉移到百度,用戶的情緒因素放大之后,煩躁感越來越嚴重。加上“同情弱者”的因素,使得IT人士往往將谷歌被迫離開的原因也部分轉嫁給了百度,無論百度在其中是不是真的是關鍵因素。
至于IT從業人員或技術人員或其他自詡高端小眾的群體的特殊需求,不支持又何妨?從業人員對百度的觀感不代表中國全網網民對百度的態度,甚至從比例上說,這些人的本位意識產生的偽劣的優越性或因利益沖突產生的抵觸情緒,對于搜索群體都可以忽略不計。
“中文分詞”技術上百度優于谷歌
第二無論是國內其他搜索引擎還是谷歌在“中文分詞”和“中文詞典”的積累上,包括部分搜索技術與百度都有巨大的差距。
Google在技術性文章,尤其是含有很多特殊符號的情況下,支持好太多,而且google的技術性文章收錄量更大啊,因為谷歌收錄偏原創性,獨特性(百度偏向權威性和頁面內容之間的相關度,偏向中文網頁,英文內容基本忽略。畢竟百度是中文搜索引擎,不是國際化搜索引擎,就好比你可以用MSN嘲笑QQ上找不到老外網友差不多),就專業文章無論是內容數量還是英文分詞以及對特殊符號的支持都好百度太多。
而百度對中文分詞要遠好于谷歌,這得益于百度強大的中文分詞技術,以及中文網頁基數和中文詞典的完備,所以搜索中文娛樂性,生活型,社會性文章要好谷歌很多,但技術性文章上谷歌甩百度幾條街。
谷歌的今天,更大程度上是由自己造成的
我用百度頻次要遠大于谷歌,但不覺得用啥就是裝B,每個人需求和側重點以及心理需求都不一樣,何況這個網站多數都是IT或互聯網從業人員,無論是對技術性文章的檢索,還是無形中的谷歌文化的侵染,都讓這個群體的多數更偏向谷歌,而這里多數是行業內人士,所以需要依仗谷歌的時候更多,經常遇到被重置的情況,而谷歌不妥協,顯得谷歌有“骨氣”有“原則”,谷歌的今天,更大程度上是由自己造成的。
當然谷歌并不是看起來的那樣清高,一樣協助美國、印度等政府的調查,拿用戶資料,谷歌不妥協只是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相比并不那么不可舍棄,不能因為不得罪中國ZF而得罪美國ZF,但話不能說透,必須講政治正確,講民主、人權、原則、自由、環保、人道等搶道德制高點,這樣才能潤物細無聲。你在網絡上可以罵伊斯蘭,你罵猶太人試試。這就是意識形態和道德制高點的重要了,好像偏題了。
這樣一對比,百度就比較低三下四,有點對ZF唯唯諾諾,被相對思想比較活躍自認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部分人所“不齒”,所以百度還承載了這些聚合人群的意識形態的發泄渠道。
你要是在一個娛樂性,大眾化的網站去做調查,我相信那里的人對百度的好感要遠大于谷歌,因為他們對技術性文章的檢索需求并不大,也不會認為侵犯他們利益(競價截流,抄襲作品擠壓行業生存空間,意識形態流),他們并不在意這些,他們只是需要更多偏向娛樂,生活化的東西,要的只是豐富度,在搜索超女快男動態、謝霆鋒的小三八卦、王力宏的星座上,這點百度無疑更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