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發力市場軟肋 安全落地尚需時日 |
發布時間: 2012/9/18 16:11:04 |
在國內IT行業的熱門詞匯中,云計算.是持續發熱、也無法避開的一個詞匯。而云計算.以空前的應用前景裹挾著不可阻擋之勢席卷而來的時候,往往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遇。在目前,幾乎所有重量級跨國IT 巨頭從不同領域和角度開始在“云計算.”領域扎根,美國硅谷已約有150 家涉及“云計算.”的企業,在國內,云計算.也是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
“云計算.”概念由IBM和Google提出,網絡上把它稱之為一個美麗的網絡應用模式。SaaS(軟件即服務)被認為是云計算.的典型應用之一,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件的模式。云計算.是這些軟件的基礎,而SaaS是云計算.平臺上面的一種應用。業界總結云計算.的服務導向模式是:賣“計算機”的不賣“機”了,改賣“計算”;賣“存儲器”的不賣“器”,改賣“存儲”;IT廠商們也不賣“服務器”,改賣“服務”了。 在目前,在各大IDC商家紛紛上馬云計算.產品與項目時,也有業界人士擔心,云計算.模式會不會沖擊傳統的IDC業務的發展。 答案是否定的。國內知名IDC服務商中國諾網www.nuo.cn指出,云計算.與分布式計算、網格計算是一脈相承的。許多人目前還沒有看清云計算.的本質。云計算.本質上是一種服務。即是將大量分布式和高性價比的計算機、網絡設備和存儲資源集成管理,以支持各種應用軟件,通過互聯網向廣大用戶提供優質低價的服務。這對于IDC行業而來,更多的推動作用,與IDC產品與行業的價值觀是相吻合的,而不是抵觸的。 因此,云計算.歸根結底還是注重優化企業系統,云,它不是一個特定的商品,而是一種提供IT服務的方法,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他的美好前景在于,它在未來會像水電一樣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按需使用,并且能按需靈活的擴展和收縮,用戶按實際使用量來付費。同時,企業能夠以最少的投資和靈活的運營成本在市場上發布新的IT服務產品,大大降低了專業IT基礎設施的入門成本與門檻。 而在IDC行業也是如此。業內人士預測, 云計算.在IDC行業是比較適合推廣的一個領域,得益于傳統的虛擬主機、VPS等業務,IDC用戶已經習慣于租用模式,而云計算.的商業模式正是按需計費。 在中國諾網的服務體系中,一直按照用戶需求為其量身定制各類服務器解決方案。也在簡化流程降低成本方面不遺余地,近日也推出一系列IDC產品秒殺優惠,2000M商務增強型空間,秒殺價:534元;G5企業全球郵,秒殺價:320元;500M美國JAVA主機,秒殺價:1000元等各類優惠,以及代理預存返款高達15%,每天僅限5名!時間持續到2011年1月31日。 因此,IDC行業與云計算.的應用價值體系,是一脈相承的,云計算.應用于IDC領域,也將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但云計算.的安全問題卻是一直是應用的軟肋所在,在國內,也讓眾多企業對其保持距離,小心謹慎。最新調研顯示,59%的中國受訪者稱“十分擔心”云計算.的數據安全性、隱私性和保密性,僅有43%的受訪中國企業表示正在使用或嘗試使用某種云計算.,而美國的這個比例高達89%。 因為用戶的擔憂在于,“云”和“端”的有效連接,有賴于產業鏈最為強勢的運營商提供安全的網絡環境,但目前國內的云計算.應用尚不發達,當數據、應用全在商家的云端后臺,固然可以享受云計算.的種種便利,但如果這些商家發生火拼,用戶將是炮灰。 同時,IT行業的國外商家或應用模式在國內也常面臨水土不服的窘況。谷歌、雅虎、MSN等均可一一例舉。云計算.也是屬于“舶來品”,各大媒體商家的熱炒依然掩蓋不了應用乏力的虛空,云計算.若要在IT行業牢牢占據一席之地,應該在市場規律、各方利益博弈和安全軟肋、應用環境四個方面發力并解決之,才能最終給云計算.一塊安全落地的土壤。 原文地址:http://cloud.zol.com.cn/211/2119538.html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