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波詭云譎 IDC運營模式變革幾多愁 |
發布時間: 2012/9/17 18:03:19 |
2010年以來,受工信部網站備案系列政策的影響,IDC市場的增速雖有所減緩,仍保持40%增速的絕對值,發展更顯健康與平穩。今年以來IDC市場規模數據也非常可觀,據悉,2010年國內IDC市場規模達到102.2億元。
盡管如此, 兩年以來,IDC市場競爭暗涌波詭云譎,市場洗牌格局變動頻繁,服務商從1000余家縮減成300余家,大型IDC收購兼并步伐加快,中型IDC公司也有諸多后來居上,謀求規模化發展。據了解,市場洗牌整合之后,較大規模的IDC公司有50家之多。市場將逐漸向技術力量雄厚、機房良好、服務體系尚佳的大型服務商轉移。 有業界人士指出,規模化在IDC產業表現已經比較明顯,未來將不再僅僅是聯通、電信、移動三大運營商把持大局,一大批有資本、有資質民營IDC企業已逐漸走上行業舞臺。 同時隨著“信息安全”、“網站備案”、“三網融合”、“云計算.”等一系列行業關鍵詞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引著IDC產業的發展方向。IDC 產業或將面臨著巨大的變革。未來將呈現規模化、專業化、多元化合作、云化和低碳節能化五大趨勢,但云化無疑是最具前景性與探討性的行業趨勢。 云計算.近年來持續發力IDC產業,政府支持,加之服務商熱捧,讓人不經意就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感嘆。但云計算.的概念、技術 路線、運營模式都處在摸索階段,這是不得不正視的事實。但顯而易見的是,IDC是云服務提供的最佳場所,云計算.也是新一代IDC演進發展的技術方向。 云計算.歸根結底是一種服務。IDC產業是服務模式實現向云服務模式轉變,并非一蹴而就。計費模式一直是IDC產業推進云計算.的一個難點兼重點。 云計算.的內涵包括彈性模式。而彈性模式即包括靈活的服務方式,也跟計費完全相關的,如果不能即用即付,彈性就無從談起,但有一點毋庸置 疑,IDC產業的虛擬產品的租用模式、按需使用的特點,是云計算.推廣的絕佳領域。 可是針對云計算.“實際用時、實際流量、實際使用量”的按需計費方式,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IDC的跨域服務才剛剛起步,一點受理、全網服 務的集“管理-銷售-維護”于一體的組織運行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IDC業務服務內容依舊停留在端口帶寬接入、機柜機位出租、IP地址出租等,各類應 用增值的服務較少,與業界提倡的云安全、云服務等理念也有著很大差距。 因此,基于國內云計算.的種種現狀,不少企業認為目前云計算.的方向本身就是錯誤的。Power All董事長許立威認為,目前的云計算.只是“新瓶裝舊油”。云計算.廠商拼命地賺錢,形成了一個個不兼容的孤島云。 云計算.屬于炒作一說也具備相當的市場,安全風險是其最大的軟肋,安全風險又包括多種層面的,比如隔離失敗風險、管理界面損害風險、數據刪除不徹 底風險、內部威脅風險等眾多運營和使用風險。國家安全風險和企業經濟信息失控風險是最高層次的風險。因此,解決安全風險問題,才可以說為云計算.的廣泛應用 掃清了一個大的障礙。但不論如何,云計算.總是為IDC提供的一個新的發展契機,IDC運營模式,或許將因此迎來變革。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