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規劃國際離岸云計算特別試驗區 |
發布時間: 2012/9/17 14:38:37 |
重慶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3月2日提供給媒體的信息稱,該市將在兩江新區約1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建設一個有創新監管機制做支撐的“國際離岸云計算.數據特別管理區”,以兌現該市搶奪國際云計算.中心地位的宏愿。
重慶“國際離岸云計算.數據特別管理區”內分三期規劃了一個占地約為3平方公里的符合國際標準的數據機房,該項目第一期總投資約折合1.5億美元,其中機房內部建設、云計算.軟硬件平臺等投資折合約3000萬美元。 根據當地此前披露的信息,重慶市的這個“國際離岸云計算.數據特別管理區”不與境內法人機構或個人發生經濟關系,只是將數據傳輸到重慶集中處理后,再傳輸出去,原理上大致與沿海地區的實物加工貿易一樣,因此在監管機制上必須有創新。 目前重慶市的“國際離岸云計算.數據特別管理區”已獲國家相關部委支持。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3月2日稱,全球信息產業整體處于技術革新和突破階段,“云計算.”產業蘊含高達萬億美元的商業機會,重慶市要抓住“云計算.”這一新興戰略產業,全力爭取打造國內最大數據處理基地,最終做成云集上百萬臺服務器、上千億美元規模的“云計算.”基地,成為全球數據開發和處理中心。 黃奇帆認為,全球“云計算.中心”的布局不會像以往的技術革新那樣需要幾十年或十幾年來完成,而將在2-3年內快速完成布局,“大致會形成3至5朵‘云’,多一點會在10‘朵’左右,應該不會出現每個大城市都有一朵‘云’的格局。”從目前的態勢看,印度、馬來西亞將是重慶“云計算.”發展戰略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 不過黃奇帆認為,重慶在電力、人力上不比這兩個地方差,且重慶市因身處中國,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等公司的強大硬件平臺支撐,本次還獲得了亞太地區電信巨頭PACNET的支持,未來重慶市將打造12條“電信數據業務高速公路”與全球互聯網直接對接,因此重慶較印度、馬來西亞等地有一定優勢。 不過,重慶市的全球“云計算.”戰略的判斷是否正確,是否能獲得成功,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重慶市豪賭全球“云計算.中心”的動力在于,當地認為,“一般而言,當‘云計算.’的業務規模達到上千億美元時,催生的商機將按‘1:6’的比例放大,預計衍生的產值將達到6000億美元。” 2010年,重慶工業經濟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全口徑總產值達10331.99億元。這意味著,如果重慶市的“云計算.”戰略獲得成功,將一舉為當地新增42000億元產值,相當于是現有工業總產值的4倍。重慶市在過去2年的時間內快速布局了一個全球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年產筆記本電腦1億臺,這一筆電基地在達成1億臺目標時,其筆記本電腦領域內的工業總產值也只有大致1萬億元。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