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4年數據中心DCIM將增長60% |
發布時間: 2012/9/16 23:24:28 |
能源花費已經成為IT機房和數據中心一項最大的成本,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對能源和環境進行更為均衡和優化的管理。最終,如果這種管理沒有達到應有的優化程度和精確度,就可能會讓整體靈活性和業務連續性受到嚴重影響。 因此,Gartner預測:隨著新的產品供應商不斷加入市場,到2014年,數據中心基礎設施(DCIM)新技術將增長60%. 實現更為均衡的能源管理戰略的一個基本步驟就是徹底了解數據中心的總體能耗情況,并精確確定其使用率。 為此,該解決方案不僅需要提供碳減排(CRC)報告和財務統計數據,還需要提供用于優化和實現整個數據中心可持續性運營能源效率的顆粒狀數據。這主要通過管理開放的基于協議的技術和大部分在各個區域已經部署的第三方設備來實現。第三方設備包括有包括主要和次要的測量設備、工廠固定設備(CRAC單元、制冷設備和不間斷電源系統UPS)、分流電路監控、數據廳機柜和個別服務器的有效負荷。 這就是DCIM產品面臨的實際情況。然而,要充分發揮DCIM的功效,需要注意以下主要方面:將分散和缺乏一致性的DCIM產品疊加起來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彌合“他們和我們”的技術,以及IT和設施機械(FM)部門的鴻溝;并更好地理解這兩個學科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 以集中化管理和一體化方式采用DCIM的主要好處之一就是可以獲得精確的動態能源使用效率(PUE)數據,以及采用積極措施降低PUE從而進一步減少能源成本所需的必要信息。同時,這也意味著更為精確地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實現碳減排的目標,從而確保公司可以履行碳減排和社會責任的承諾。 這種方式打破了單靠傳統的樓宇管理系統和Modbus測量系統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的神話。很明顯,它們在收集設施區域的純電力能耗歷史數據方面的深度和廣度還是不夠的。必須采用的方法就是收集從設施機械到IT部門的所有數據,并將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收集都考慮在內。這必須要采用網絡管理系統(NMS)、樓宇管理系統(BMS)和采購管理系統(PMS)、入口點財務測量系統、設施資產次測量系統、個體IT有效負荷監控系統,并整合已有的第三方管理平臺。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