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落地”電信運營商面臨三大挑戰 |
發布時間: 2012/9/15 14:45:40 |
當前,云計算.正成為國內幾大電信運營商的關注重點。他們都在制訂各自的云計算.戰略,希望利用云計算.技術,逐步實現內部各種IT系統的整合,提升內部IT資源的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在對外公共云方面,提供面向企業和公眾的應用服務,推動應用層面云計算.的“落地”。但從現在的發展狀況看,云計算.在電信運營商的“落地”,還面臨著三大挑戰,即硬件基礎支撐平臺的落地、云計算.關鍵技術的落地以及電信運營商云計算.定位與業務模式的落地。
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服務商在云計算.的落地方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差別。一方面,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是信息服務,運營商要提供電信級的可靠服務,在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和性能要求上高于互聯網。因此在初期建設階段,不能一味降低系統硬件和軟件的可靠性要求,犧牲運維成本,導致降低客戶的滿意度。應當適度采納高性能產品,提供有QoS保證的服務。另一方面,IT、互聯網廠商的解決方案和電信級的方案供應商的產品在用戶承載數量、質量、性能、可靠性和可運營性方面有較大區別。電信運營商在搭建云計算.服務的硬件基礎設施時,必須具備三大能力,即高性能、電信級的可靠性和滿足節能減排要求。在云計算.硬件基礎設施中,服務器是其核心部分。中國電信廣州研究院曾與英特爾在2010年做了一系列針對云計算.基礎硬件設施的驗證性測試。測試結果表明,系統性能的好壞首要決定因素是服務器架構設計、CPU的架構以及核的效率等。 虛擬化技術、大規模分布式并行計算技術是云計算.的兩個關鍵技術。云計算.在電信運營商的落地,必須解決這兩項關鍵技術的落地問題。現有虛擬化技術還存在不少技術問題,例如虛擬化管理軟件在大規模、復雜環境下的可靠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和驗證;沒有非常成熟的技術和方案能徹底解決虛擬監視器(VMM)和虛機層面上的安全問題;在虛擬機隔離和數據保護方面需要解決方案廠商、電信設備商、系統集成商和運營商運維部門人員通過管理和監控手段解決;在虛擬機存儲遷移、虛擬機快照、備份和復制、存儲的按需分配、資源自動化調度、存儲和網絡的負載均衡等基本功能上,不同廠家的虛擬化產品差異較大;不同虛擬化解決方案廠商還不能實現異構環境下的互聯互通,在虛擬機動態和靜態遷移方面存在問題,即使在同構架構下,由于對延時和帶寬有要求,導致跨地區的遷移也存在問題。大規模分布式并行計算是云計算.的另一個關鍵技術。 電信行業網絡運營數據、用戶計費數據、互聯網數據具有海量特點,非常適合采用大規模分布式并行計算技術。由于分布式并行計算技術興起于開源社區,在標準化、商業開發和維護方面還存在著技術難題,需要較高水平的技術維護人員和企業解決方案廠商的支持,因此大規模推廣尚存不少問題。由此可見,這兩大關鍵技術的落地,以及在云計算.的標準、開放性等方面,都還存在一些問題。當前,國內電信運營商已在這些方面積極探索。 例如,中國電信2010年參加了以英特爾、寶馬、中國人壽、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萬豪國際集團、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殼牌、Terremark和瑞銀等100多家最終用戶參與的開放數據中心聯盟;中國電信廣州研究院參與了以雅虎、惠普、英特爾聯合創立的“Open Cirrus”云計算.研究組織,并建立了專門的測試床進行研究;中國移動成立了大云計劃。這些活動都對電信運營商云計算.的落地具有重要技術儲備和探索作用。 電信運營商可以利用云計算.來開展什么業務,存在哪些商業模式,當前還沒有定論,也還沒有出現統一的模式。宏觀地講,電信運營商在云計算.的戰略定位可以有以下三種:一是云計算.技術的使用者,二是云服務的提供者,三是云計算.的建設者。但對于其中的每一種定位,具體可以推出什么業務,應該如何實施,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探索。 總體來說,電信運營商探索云計算.“落地”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創新,大膽試用,甚至允許在探索過程中犯錯誤。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能只停留在研究和探討,也不能只限于內部的測試,必須面向最終的應用推出商用業務,在商業運營的建設中摸索、前進。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