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話題探討:為什么賺錢的都在淘寶? |
發布時間: 2012/9/13 15:18:29 |
“現在是電商的冬天”,但是我們看到的淘寶,尤其看到傳統品牌企業在天貓上過得相當歡快。綠盒子的吳總說到她在淘寶上做的很好,但是B2C很痛苦,覺得B2C不是自己能夠做的事情。所以淘寶和非淘寶已經劃出了一條非常明顯的界限,這個界限怎么形成的呢?
整理/i天下網商 8月14日,有史以來層次最高的“把脈電商”論壇在杭州玫瑰園酒店舉行,天下網商邀請到包括天貓總裁逍遙子、阿里集團總參謀長曾鳴、阿里集團秘書長邵曉峰、樂淘CEO畢勝在內的30多位國內電商業界重量級人士,共同探討“電商賺錢是與非”的話題。本文為參會嘉賓就“賺錢的都在淘寶”話題討論的精彩實錄。
![]()
主持人許維(《天下網商經理人執行主編》、i天下網商主編):“為什么賺錢的都在淘寶?”這個問題緣起于@畢勝 和@王帥tiger 的兩條微博,畢勝說B2C都不賺錢,王總說賺錢的都在淘寶。這兩個觀點都非常有爭議,但越有爭議,越可以把這個行業中的本質和問題發掘出來。 畢勝給我們算過一個電子商務成本賬,各種成本加起來有51%,也就是說要有51%的毛利才能夠持平。我感興趣的是,類似麥包包、綠盒子這樣的淘寶大賣家,你們為什么可以賺到錢?你們的毛利有這么高嗎?還是你們成本更低? 葉海峰(麥包包CEO):消費者在那兒——淘寶的天然優勢 實際上,畢勝所計算出來的51%的毛利水平,自有品牌完全可以實現。做電子商務、做傳統零售,無非是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解決消費者買什么的問題,第二是解決消費者在哪兒買的問題。 在淘寶上,說到賺錢毫無疑問,不管是外網還是淘寶都能夠賺錢,但是淘寶里面做,天然的“在哪兒買”這個事情幫你解決了,你只要做好客戶在這個平臺上買什么,把這個事情做透的話,就比較務實的了。 吳芳芳(綠盒子CEO):我不是做B2C的料兒 對于B2C而言,我覺得不見得B2C一定就是能賺錢或者不能賺錢,也不在于規模做大以后就能賺到錢,因為我見過比較小的B2C盈利比較好的,但是如果給他們一筆錢讓他們把規模做大,未必能繼續盈利了。 去年做B2C網站的時候,真的是趕時髦。但把去年業務拆成幾塊來看,我們淘寶的業務占很大的比例,它是盈利的;但是做B2C燒了很多錢。我們淘寶有兩三億規模,B2C也有兩三億規模,其實在倉儲成本、物流成本上淘寶跟B2C都差不多。但其它方面,由于我們習慣了淘寶的低成本,突然做B2C的時候,一開始是難適應這種高成本的嘗試。 雕爺(阿芙精油CEO):淘寶的服務很全,我為什么還去別的地方? 我自己在開店之前有兩年的時間是淘寶的買家,是四黃鉆的買家,買了兩年,有需要的東西我幾乎都在淘寶上買,所以我是一個標準的淘寶用戶。但是在這兩年網購生涯當中,我幾乎從來不在一些獨立的B2C上買東西,因為最簡單的一點,淘寶上涵蓋的服務很全面。那些獨立的B2C提供的鞋子,淘寶都有。如果一家店有信用,也有好評,買的東西十有八九是OK的。在這種情況下,我為什么要去一個新的網站?又要注冊,又要輸入一些密碼,而且隔兩個月不去,密碼就忘了。我當消費者的時候,別的B2C我從來不去。 呂伯望(正望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流量、價格戰是B2C的硬傷 為什么百度和騰訊也想做電商,并且做了很多電商的努力,而最后沒有把電商做起來?我想有三個理由:第一個理由,在淘寶上推廣,是按效益付費的方式,你做成功了,你做成生意了,賺錢了才付費,這種方式最適合電商發展,也是電商最能夠接受的,最適合的一種流量購買的方式;第二淘寶有一支特別優秀的隊伍,特別是淘寶的中層干部,淘寶的員工實際上是專業的商業服務顧問,剛才說到騰訊,騰訊做電商的決心也很大,做了很多的努力,但為什么這幾年沒有做好?至少做不過淘寶,按我的說法是騰訊缺少淘寶這樣一支專業的隊伍;第三是淘寶的買家,淘寶有忠誠的顧客,什么事情都想到淘寶,所以淘寶商家自然能夠更好地生存、發展了。 大熊(天品網CEO):數據和流量底子是大優勢 我離開淘寶之后,與很多B2C公司有過交流,發現一個非常令我震驚的事情,就是大多數B2C尤其在流量的運營和數據分析這塊,底子非常非常薄,這跟淘寶完全不在一個量級。我的個人觀感是大多數B2C在技術研發以及數據這塊,跟淘寶的差距真的非常非常大。所以說為什么大家不賺錢?是因為更多流量的獲取或者流量的運營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而淘寶在數據和流量這塊積累的經驗,真的不是外面B2C所能匹配的。 邵曉鋒(阿里巴巴秘書長):不賺錢是自己沒有做好 我覺得到底是入淘還是出淘,賺錢不賺錢,關鍵是在于自己;是你對現在整個市面上所有營銷的通道、營銷的陣地、營銷的工具以及消費者等等的利用程度和匹配程度。這才是真正賺不賺錢的根本。所以很多人說電商不賺錢,純屬瞎說,不賺錢是自己沒有做好。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