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營銷:別以為創建百科很容易 |
發布時間: 2012/9/10 11:00:38 |
百科營銷是一種建立企業品牌和知名度的網絡營銷方法,對于網絡營銷來說,百科營銷還是比較新的一塊,很多從事網絡營銷的人和企業,并沒有真正把百科當作一回事。其實用好百科,可以讓網絡營銷更高效,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用最簡單且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方式,實現搜索引擎的高度優化。
以百度為例,其旗下產品百度知道、百度貼吧、百度百科,權重都很高,特別是百度百科更有代表性,被百度、谷歌搜索引擎賦予了很高的權重,關鍵詞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都很靠前。但這僅僅是百科的一個初級屬性。
我們還使用拍案說法的方式來了解一下百科營銷的魅力所在吧:
最初,其實我也不知道百科有多大作用,作為一個從事網絡營銷的人來說,算是很失敗的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百度上搜索“榜樣魔獸”四個字,發現有人幫我在互動百科上建立了一個專門的此條。我自然被吸引而打開了這個詞條,還真感謝那位不知名的詞條創建者,如此詳盡地將我這本書的內容介紹和相關章節目錄列入其中,其從創立到被我發現,間隔不到一周,已經有了數百個點擊。但美中不足的是,其中更有一些描述并不太準確。
我的第一反應是去注冊互動百科進行修改,而修改完成之后,短短幾分鐘,全新的百科詞條出現了,不僅僅修改了一些創立者的錯誤,我還未了讓詞條更美觀,配合發布了一些書籍圖片和試讀鏈接。
既然修訂了一個詞條,我為何還要裝清高,等著別人來為我創立《榜樣魔獸》的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呢?拿著互動百科上的詞條內容,我畫葫蘆在百度百科上創建了一番,并且很快獲得了通過。但后續的詞條創建就出現了全然不同的局面。
在維基百科上進行詞條創建,我依舊按照復制粘貼的方式來做,百度百科原本就仿制于它,因此功能選擇上都一般無二。可當詞條制作好后,再過一段時間來看詞條是否獲批,結果發現,維基百科提示,此詞條和百度百科上的同一詞條過于相似,請注意版權問題……非常只囧,看來國外對于版權問題還是非常嚴格的,哪怕是在兩個百科站點上創建相同用戶名或發布相同的百科也是禁止通行的。對此,我只好重新修訂和改變詞條寫法,如此實驗了十余次,才算成功。
先維基后百度,先國外后國內
這也讓我們吸取了一個教訓,那就是以后發布百科,一定要先維基后百度,先國外后國內,不然無端添了許多麻煩就沒必要了。而且,維基百科通過后,再要在百度百科上通過,就容易許多,畢竟百度百科不是隨便你發布什么詞條都能通過的,它還要看看你這個詞條到底是不是有意義,比如網絡事件是否熱門。
而另一方面,因為維基百科詞條創建有些拖沓,花費了我整整三天的時間才成功,結果當我準備開始復制粘貼這個詞條去搜搜百科時,發現不用我動手,該詞條已經獲得了自動創建,原版照抄百度百科,并已經有人前往圍觀了。當然,這種“被創建”的詞條還是有一些格式排版問題和圖片發布問題。我用了很短時間進行了板式調整,就予以解決了。
百科發布之后,效果馬上顯現出來,大約在幾個百科站點的詞條成功發布的三四天后,沒有任何SEO動作,這些詞條就開始逐步出現在各個搜索引擎該關鍵詞的第一頁甚至是第一條的位置。而一些與魔獸有關的相關搜索,也能夠在最前面的幾頁看到這個詞條的內容。而不少媒體引用《榜樣魔獸》的內容或進行報道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選擇百科內容作為參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以訛傳訛。同時,也極大地方便了讀者能夠用最簡單的辦法了解圖書內容,更好的推動他們購買。
借助百度百科詞條做些文章
通過實踐和平時的搜索,一個顯而易見的規律是:在百度和谷歌等搜索引擎上搜索一些關鍵詞時,你會發現各類百科的詞條無一例外排名相當靠前,詞條的高權重是不言而喻的。借助百度百科詞條做些文章,通過編輯詞條在頁面加入對應到自己網站的鏈接,從而進行企業網絡推廣,必然是當前企業進行營銷的一種有效途徑。
要知道,選擇與網站推廣關鍵詞相關的詞條進行編輯,并且加入反向鏈接,對于提升網站權重,進而幫助企業開展網絡營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百科是一個一流的免費廣告平臺,這座寶山其實非常容易掌握,只要是有故事、有意義的人和事都能輕易通過百科的。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