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與大數據不同之處 |
發布時間: 2012/9/8 19:16:54 |
調查顯示,到2020年,全球數據使用量預計將暴增44倍,達到35.2ZB。大數據顛覆了傳統的IT世界,挑戰著企業的存儲架構、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商業智能、云計算等各個應用環節。 工業革命以后,書籍等以文字為載體的知識大約每十年可以翻一番;1970年以后,知識大約每三年就可以翻一番;如今,全球信息總量每兩年就可以翻一番;2010年互聯網的數據量,比之前所有年份的總和還要多。 從技術角度講,半個世紀的信息技術主要解決的是“結構性”數據的存儲、處理與應用,這就好比你到銀行去存取款,銀行的計算機系統(QQ:小默862693539)記錄著你的名字,在名字之后是你存取款的數量、時間、類型等信息。這類數據邏輯性強,前后有必然的因果聯系。 而在當今企業中,80%的數據都是非結構性數據,且每年都以60%的速度增長,具有突發性。如某一時刻的交通堵塞、天氣狀態、一個社會事件產生的互聯網數據(微博、圖片、文章、音樂、視頻)等,它的特征是隨時、海量、彈性,不可控。 調查顯示,到2020年,全球數據使用量預計將暴增44倍,達到35.2ZB(1ZB=10億TB)。大數據顛覆了傳統的IT世界,挑戰著企業的存儲架構、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商業智能、云計算等各個應用環節。 以投資Facebook而著名的風險投資機構AccelPartners表示:“大數據是信息技術未來發展的戰略走向,將催生下一代價值數萬億美元的軟件企業。” 沃爾瑪是最早通過利用大數據而受益的企業之一,一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數據倉庫系統(QQ:小默862693539)。通過對消費者的購物行為等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沃爾瑪成為最了解顧客購物習慣的零售商,并創造了“啤酒與尿布”的經典商業案例。早在2007年,沃爾瑪就建立了一個超大的數據中心,其存儲能力高達4Pb以上。《經濟學人》在2010年的一篇報道中指出,沃爾瑪的數據量已經是美國國會圖書館的167倍。 數據正在成為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的重要特征,成為新時代最關鍵的生產要素和產品形態。在大規模生產、分享、應用數據的時代,從日志、微博、分享照片、傳送視頻,多種格式的數據實時、不斷地更新,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了數據的創造者和使用者。 云計算和大數據最大的不同在于:云計算是你在做的事情,而大數據是你擁有的東西。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信息存儲、分享和挖掘手段為知識生產提供了工具,而通過對大數據分析、預測會使得決策更為精準,兩者相得益彰。 此外,大數據為云計算大規模與分布式的計算能力提供了應用的空間,解決了傳統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同時這個領域的計算標準與軟件均剛剛起步,市場機會前所未有。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vbseam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