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企業家陶利——做企業靠 19年前,他是一個程序員,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憑借一己之力闖世界;
省市領導蒞臨億恩科技推進電 12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商務廳,鄭州市商務局有關領導蒞臨河南省億
怎樣選擇服務器托管商?如何 互聯網開展至今,服務器方面的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重,假如要停止服務器
2012年開始,雷軍“雷布斯”開始帶著他的小米,逢人逢場開口便講他的“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七字方針,后來這些說法被人們總結為互聯網思維。再后來,雕爺牛腩橫空出世,“雕爺模式”也被奉為互聯網思維的經典。后來,黃太吉的胸懷則是以一張煎餅叫板麥當勞,一夜成名。
一個手機、一道菜、一個煎餅與互聯網結合以后竟然可以被玩成這樣,傳統企業開始蠢蠢欲動:海爾停止了所有線下廣告投放;萬達高調宣布進軍電商領域;就連格力也耐不住寂寞跳出來跟“雷布斯”軍打賭。
受移動互聯網的影響,當前整個商業環境的思維都有些混亂:電商、渠道、落地、轉型、線上及線下等各種思維泛濫,這些都被看作是互聯網思維。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聯網思維?筆者今天來告訴你真相,歡迎各位拍磚!
說到互聯網思維,不得不提一下雷布斯,雷布斯多次現身說法讓大眾尤其是傳統企業明白了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簡直就是一本互聯網思維的活教科書。這本教科書讓廣大的培訓機構為之興奮,包裝后的小米互聯網思維案例讓他們賺了個盆滿缽盈。
給外界的看法是小米的網絡營銷很牛,其實小米的對手們知道小米相當的一部分量是靠線下的分銷渠道,聯通等運營商每年都有不少的分銷,這意味著,小米也是靠線上搞噱頭,線下搞銷量。嗯,換句話說,小米用互聯網思維忽悠對手關注線上,自己跑到線下鋪設渠道,暗度陳倉也就是這個意思了,說互聯網思維來自三十六計也沒錯,魏武揮也說過互聯網思維就是毛澤東思想,大道至簡是也。
看有互聯網思維的黃太吉,門店裝飾有啥不一樣?看有互聯網思維的黃太吉,門店裝飾有啥不一樣?
這里又要提一下黃太吉了,怎么說呢,因為黃太吉的老板以強大的VS麥當勞的星球情懷聞名以后,就再也沒有講黃太吉了。據說這位仁兄可以8個小時一直不停的講天文學,精彩程度不弱于百度BIG TALK重金邀請的奇點學院講師。說起來,若是沒有早期路虎加美女老板娘的親自煎餅,黃太吉傳播效果可能要弱很多。
其實還有一點需要考慮,黃老板是出自谷歌的人,認識的圈內人沒有1000也有800,通俗的講每個人在創業之前肯定都經營好了足夠的人脈,黃老板即便是對互聯網思維再了解也比不上一個面子重要,再加上你風頭正勁的時候各個公司都需要借勢來吵吵自己,是不是想不火都難呢?比起互聯網思維來,還是面子更重要。
好多人排隊在買西少爺,是奔著味道去的嗎?好多人排隊在買西少爺,是奔著味道去的嗎?
嗯,對于西少爺呢,是用互聯網思維包裝了一下,傳統行業如何與互聯網接軌呢?要么他要具備互聯網思維,要么他是互聯網產品,什么用戶啊、粉絲啊等等全來了,然后在網絡媒體一曝光,投資一介入,好了,就有互聯網思維了。
但是,其實,這與你賣一個肉夾饃有什么關聯呢?好吧,我們不以肉夾饃是否好吃來衡量西少爺的成敗,只是客戶們不理解在西少爺買的夾饃跟在路邊攤買肉夾饃就什么區別,除了口感不一樣。其實,是西少爺以互聯網思維的包裝博取了互聯網人的好感,于是,它就有了互聯網思維。
最早的是叫個鴨子,這個很有一套,雖然他不屬于O2O普遍使用的微信流或者APP流,但無論是從用戶體驗、期望值還是產品包裝及宣傳上,完全都有互聯網思維的影子,以至于有人業內有人稱這是在抄全聚德等百年老店的后路。
這個案例同時也證明了互聯網思維與傳統思維的相互包容性,不借助互聯網的形式卻是借用了互聯網的思維。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是說互聯網思維與傳統的營銷思維并沒有太大的區別,畢竟,互聯網模式出于傳統模式而變于所用之人。
以此,鴨子后面的雞和鵝在營銷上更有槽點,照搬鴨子的模式就能成功,不用互聯網做的也是O2O,至此,互聯網思維算是跌落下神壇。
所謂的“自媒體”是媒體,還是廣告公司?所謂的“自媒體”是媒體,還是廣告公司?
有個投資人大哥在一次資沙龍上分享,他認為自媒體就是古代門客在現代的互聯網化,大部分自媒體都會都是為某些利益集團做代言的,這些集團養活著那些自媒體,這個說法真是一語道破天機。
自媒體因互聯網而爆發,他們有最活躍的思維,通過互聯網來傳播自成一家的言論,無論是通過寫軟文做傳播還是被某個公司收購了,最終都如門客一樣為東家們的利益而奮筆激辯,至少,在自媒體們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之前是這樣的。
事實上,傳統媒體又有什么區別呢?幾百年下來的媒體,由紙媒到廣播到電視再到互聯網,“亙古未變”的模式就是通過廣告掙錢,(當然除了小馬哥了!)因為媒體們以后也沒什么必要再談互聯網思維了。
真正自稱互聯網思維的,一般是不親自打廣告的。真正自稱互聯網思維的,一般是不親自打廣告的。
好吧,大家肯定又想到了餓了么,如大家所見,地推的牛逼就在于不但能推自己,也能推倒別人,所以大家才有興趣搞地推啊,完全是幫派火拼的派頭。據說美團有4000的地推隊伍,最近筆者接觸一個送外賣的項目只開通了8個城市就有1000多人的地推,據說明年要開通20個城市,大家算算這個賬吧。
有了物流有了地推,就等于占了地利,只要是互聯網購買的東西不是需要用戶落地就是需要物流配送。明白了吧,地推大戰是在明確的告訴互聯網人,你們有再牛逼的互聯網思維也沒用,地推才是互聯網的未來。
眾籌像乞討,是圖中醬紫么?眾籌像乞討,是圖中醬紫么?
如果按照傳統行業轉型來看,眾籌算是什么呢?沒錯,眾籌就像乞討,而且是特別的像,融資是想大財團融,但是眾籌是向多個人索要小錢,給予對方的還是與這些小錢價值不相等的東西,有的甚至剩下的只有情況。
3年前,筆者曾經看到一個支付寶的截圖,有人裝可憐向每個有支付寶賬號的人索要一元錢,最后實現了月入30萬,這便是早期的眾籌,直接進介入互聯網金融了。即便是每人一元錢,也涉及到了金錢交易,只不過沒有當前動輒跑路的P2P搞的金額更多更大足以令刑偵部門關注而已。
好處還是有的,譬如外面會說你的企業已經在轉型了,然后會有各種大會邀你分享,轉型之后的利潤大概就會使薄利多銷了。這可能意味著現在賣100件商品是之前賣1件商品的利潤。還有什么好處呢?舉個例子,有個做電機的企業受夠了一個做傳媒的互聯網公司,雖然業務還沒整合,但是這個公司的股份在第二天飆升了6個百分點。還有好多公司譬如探路者收購了綠野社區,當前可能看不到什么,之后會大有所為。對傳統公司而言,收購或者投資互聯網公司是快速轉型的方式之一。
事實上,好多傳統企業別什么免費思維、用戶思維忽悠,大部分傳統企業不知道的是,淘寶商家賣的衣褲鞋包都是從各種小商品基地以50元成本買進,包裝后賣1000打2折以后還能掙100元的生意,傳統企業立牌坊還要做質量,要養活那么多工人,又怎么拼的起價格呢?
因為互聯網是新生事物,開始所有的模式都要經過測試與磨合才能總結出一套可行的模式。因此,在開始階段就是把現在的模式照搬到線上,看到了嗎,從互聯網誕生開始人們就考慮把現在的模式搬到線上,一直到現在人們還在考慮。
真相是,他們通過網絡形態,打通了商業中間的層層障礙,降低了成本,玩出了花樣才是互聯網思維的真相。
正常iphone賣5000,小米非要賣500;正常凈化器賣2000,小米非要賣800,而且東西還都不賴,這才是屌絲們喜歡的世界模樣。但未來互聯網思維會去向哪里?一次全產業鏈的大顛覆?還是僅僅最終是企業通過收購互聯網公司來實現轉型的利益集團的重新洗牌?真相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