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企業家陶利——做企業靠 19年前,他是一個程序員,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憑借一己之力闖世界;
省市領導蒞臨億恩科技推進電 12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商務廳,鄭州市商務局有關領導蒞臨河南省億
怎樣選擇服務器托管商?如何 互聯網開展至今,服務器方面的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重,假如要停止服務器
11月16日,阿里巴巴在京召開“生態、經濟、社會——雙十一分享與交流會”,國家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張新紅與會并表示,雙十一是件對社會有益的好事,而且它的價值不在于商品銷售本身,而是在于包括拉動內需、提高商業服務能力等社會層面上。
今年,在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的作用正直線上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達54.4%,投資為48.5%,出口則是負2.9%。消費拉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而網絡零售無疑是其中增長最快的一部分。
美國咨詢機構麥肯錫發布的《中國電子零售業革命》報告指出,“分析中國266座城市的消費模型,我們發現1美元的網絡消費額,替代了0.60美元的實體店消費,并產生了大約0.40美元的增量消費。”
也就是說,在接觸網購之后,人們不但從原有的購物清單中節約了支出,這些節約的資金又被用于更多的消費。麥肯錫判斷,2011年電子零售業帶動民間消費增加2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將帶動民間消費增加4至7個百分點。
阿里研究院《1111購物狂歡節看網絡零售增長點》的報告顯示,至2014年6月底,網絡購物的人數已經達到3.31億,在網民中的滲透率首次過半(52.5%)。增長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新用戶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網上買東西,另一方面是老用戶的購買花費提升-已經網購的消費者買地越來越多。
從淘寶(含天貓)的數據來看,2014年增長的網絡零售總額中,由新用戶貢獻的比例是37%。1-6級城市的新用戶貢獻度接近。這表明,1-2線城市的增長仍然有較大空間。
現在,中國網購零售占全社會消費的比重已經達到美國的水平,并且還在不斷增長。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是:國內的傳統商業基礎不夠發達,從而抑制了消費。網購出現后,這些消費需求被釋放了。
麥肯錫認為,對于這些買家而言,網絡購物的使用率更高,因為他們如今已經能夠購買到在當地實體店不存在的產品和品牌。
而阿里巴巴副總裁梁春曉則舉例說,互聯網上出現了很多本地沒有的個性化商品,新疆、內蒙古等地消費者,他們在淘寶上的消費90%都是跨區域消費。
比如說,沒有一個店家會在沙漠地區賣雨鞋,因為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進貨、存貨的成本相比銷售帶來的價值不成正比。但此時真的有人需要雨鞋呢?
蘋果手機開設的品牌旗艦店并不多,但通過天貓和官網,他的手機銷售到很多之前不曾想到過的地區,那些地區可能只有一位消費者——為此開實體店是不可能的。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則是通過互聯網給他帶來了極其豐富的當地“不存在”的商品,剛好又是他想要的。
電商促內需背后的邏輯
加速信息的流通、資金的流通以及商品的流通,減少了中間環節的無謂損耗,最終讓商品以更低價格出現,這就是網購背后的經濟學邏輯。而讓更多的人能夠以更加簡單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這就是網購帶來幸福并進而促進內需消費的經濟學邏輯。
這很容易理解,城市居民第一批享受到了網購帶來生活水平提升的“紅利”,接著,身處三四線甚至更加遠離購物中心的城鎮及農村居民,他們也會接觸到網購,享受先進技術帶來的“福利”。
網購發展的十幾年來,中國網購群體經歷了從邊緣到主流,從大城市到鄉村的擴散過程。當前,網購人群繼續向老少年齡段縱深滲透,逐步從主流走向全民,標志著我國網購人群進入“從主流向全民擴散”的階段。淘寶天貓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50歲以上和22歲以下兩個群體的消費呈現了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長均超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