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企業家陶利——做企業靠 19年前,他是一個程序員,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憑借一己之力闖世界;
省市領導蒞臨億恩科技推進電 12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商務廳,鄭州市商務局有關領導蒞臨河南省億
怎樣選擇服務器托管商?如何 互聯網開展至今,服務器方面的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重,假如要停止服務器
一夜之間,因為版權爭議,資訊類客戶端“今日頭條”成了業界關注的“頭條”。有人說,它轉碼了媒體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商業模式,賺錢不菲;也有人說,這家成立2年多的公司,自己不創造內容,只做“新聞搬運工”,卻通過個性化推薦獲得5億美元的估值存疑。而其背后備受爭議的“版權”爭論,已經開始“對簿公堂”。
日前,享有《廣州日報》網絡傳播權的廣州市交互式信息網絡有限公司,已經因著作侵權向擁有《今日頭條》的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提起訴訟。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就本案進行了一審公開開庭審理,并未當庭判決。還有消息人士透露,后續或將還有更多媒體繼續起訴。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干事張洪波則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已有很多會員到協會投訴,說今日頭條沒有經過傳統媒體授權,就直接轉載(文字著作權)。協會計劃跟傳統媒體行業協會合作,進行集體維權。”
頭條還是“偷”條?
“我們意外發現今日頭條上了傳統媒體的‘頭條’。”今日頭條在聲明中如此說。
它稱,自己如任何一家搜索引擎一樣,只和網絡媒體合作,遵守搜索引擎的robots協議,并不存在侵權問題。同時也會尊重所有的媒體網站,對任何有異議的內容做斷開鏈接處理。“過去一年多時間內,我們已經和數千家媒體網站、門戶垂直網站、新興的網絡社區,以及自媒體達成合作。”
今日頭條稱,自己與PC端的導航網站、搜索引擎類似,不修改合作網站頁面內容,不展現自己的廣告。對合作網站頁面完整展現給用戶,包括網址、廣告、品牌、下載鏈接、微信公眾賬號等。在合作伙伴服務器穩定的情況下,用戶被完整地重新定向給合作網站,許多合作網站每天獲得了上百萬的用戶訪問。
但目前,這一回應并未完全打消外界對今日頭條的質疑。
今日頭條的問題出在哪里?
外界普遍認為,一是今日頭條通過對信息的整理、歸類和大數據算法之后,得到的是“二次加工”的新聞,這也引發了備受爭議的“深度鏈接”,即鏈接對象并非對方主頁,而直接達到二三級路徑以下的最終目標,這在歐洲等國家與地區的司法實踐中,已經將此定義為侵權。
二是在于,此前在門戶網站與傳統媒體的合作模式通常是,門戶網站每年付出一定金額,獲取傳統媒體的內容。但今日頭條并未向內容提供方支付這方面的版權成本,就可以抓取包括紙媒、網媒、自媒體等呈現在網絡上的內容。有傳統媒體認為,今日頭條構成侵權。
也有業內人士指責,今日頭條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搜索引擎,沒有直接給大量原創網站(通常是傳統媒體的網站)帶去流量,或者通過優化去除廣告的方式損害被其抓取數據的新聞網站的收入。
對此,今日頭條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有異議的內容,今日頭條會在第一時間做斷鏈處理。
版權爭議邊界
“雖然今日頭條通過技術分析推薦新聞和通過轉碼優化移動端閱讀體驗,是技術進步,但就他們的商業模式而言,是建立在寄生并損害原創內容媒體之上的,顯然自利性大于共贏性。”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如是認為。
而在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看來,今日頭條APP所涉及的版權問題較復雜,“普通鏈接如果是完整展現、對原網頁不做任何調整或者改動,與搜索引擎類似,不構成侵權。但如果通過技術轉碼進行優化,屏蔽掉原網頁的廣告或其他內容,存在版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雙重風險。”
趙占領分析,今日頭條主要采取的是鏈接方式匯總新聞,包括兩種類型。
一種是普通鏈接,也叫淺層鏈接,用戶點擊鏈接后跳轉至被鏈接網頁,這種情況下,對于被鏈接網頁中的文章而言,一般不構成侵權。但原網頁本身的版式設計,包括布局、圖片、色彩搭配,如果有獨創性,也擁有版權。今日頭條修改或者屏蔽了原網頁本身,涉嫌版權侵權。
另一種是深層鏈接,使用嵌入式加框技術,所瀏覽的網頁不發生跳轉,司法實踐中爭議很大,多數認定構成侵權。
趙占領進一步解釋,在深層鏈接且未授權的情況下,如果今日頭條對原網頁的內容進行編排、修改,或者抹去了信息來源,甚至是對原網頁的設計、布局、構架進行了改動,則侵犯了原網頁的復制權和網絡傳播權;在深層鏈接且未授權的情況下,即使今日頭條沒有對原網頁內容、版面和信息來源進行修改,也有可能造成不正當競爭。
而在游云庭看來,較為合理引用的做法是,做一個新聞摘要或者標題,然后加上鏈接。這樣讀者可以進入原網頁閱讀,根據現有的法規,這種做法是不侵權的,但今日頭條把別人文章的主要部分,甚至是全部在自己的網頁上呈現,有混淆新聞來源之嫌。
目前,今日頭條的微博、微信和APP三個產品都存在這個問題。“這有可能已經侵犯到《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侵權責任法》。”游云庭說。
張洪波也認為,今日頭條已經涉嫌侵權,至少侵犯傳統媒體、新聞記者以及給媒體供稿人等的權利。“目前已有很多會員到協會投訴,說今日頭條沒有經過傳統媒體授權,就直接轉載。”
實際上,對于以提供資訊為主的企業來說,版權一直是個敏感話題,金融數據、信息和軟件服務企業萬得資訊(Wind資訊)就曾因“版權門”糾紛而導致上市計劃擱淺。盡管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今日頭條并不急于上市,但版權問題顯然已經成為今日頭條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在版權爭議背后,擺在今日頭條面前的,要么開始過濾,要么與大量媒體簽訂授權協議,或是像門戶網站那樣招攬人才發力原創內容,但這些費用是不是其號稱融資1億美元所能承受的?未來如何與內容提供方建立共贏的生態?今日頭條仍有許多功課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