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企業家陶利——做企業靠 19年前,他是一個程序員,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憑借一己之力闖世界;
省市領導蒞臨億恩科技推進電 12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商務廳,鄭州市商務局有關領導蒞臨河南省億
怎樣選擇服務器托管商?如何 互聯網開展至今,服務器方面的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重,假如要停止服務器
微信的九宮格
微信目前已經站在了想象力的頂峰。現在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微信做不到的。微信用戶在兩次點擊之后,可以看到一個九宮格的頁面,上面已經密密麻麻站著嘀嘀打車、理財通、今日美食等。京東商城、優酷土豆和未來的虛擬運營商也已經排上了隊。樂觀主義者還準備讓車聯網、新媒體甚至是在線教育也加入進來。騰訊還發明了一種商業模式,不再利用巨大的用戶基數來“盯緊(chao)—超越(xi)”,而是用微信入口和自家業務換取一家垂直巨頭20%的股份。
這是不是有點像地產商?批地蓋房,旺鋪引流,坐收租金。難道這樣就可以增強,搜索、電商、本地生活和在線視頻,所有這些騰訊不擅長領域的競爭力嗎?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并不看好這種辦法,“評論員容易高估入口流量對扭轉局面的作用,新浪在流量領先的時候,并沒有幫助樂居成為第一;騰訊也沒有幫助藝龍成為第一;阿里也沒有幫助口碑網成為第一。流量大戶們仍然是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保持著優勢,其余的領域保持著想象空間”。
或許很多人認為微信成功的決定性要素是龐大QQ用戶基數。然而微信的幾次引爆點,搖一搖、朋友圈和紅包,都是產品本身的勝利。同時微信在同類產品中第一個打通服務號體系,第一個使用語音文字轉換,第一個運用Android Design。在創意泛濫的互聯網,一個點子的價值幾乎為零,微信卻在最短的時間內,用自己的方式打造了一款最好的IM軟件。可以說,沒有良好的用戶的體驗就沒有微信的今天。
很多人應該都記得《狗日的騰訊》,四年前這篇報道描述了一個無所不在的騰訊帝國,綁架用戶、抄襲對手、碾壓創新。這篇文章引發了大量共鳴,讓中國互聯網圈洛陽紙貴。但是隨后的兩年,那篇文章中中的受害者,王興、周鴻祎和蔡文勝,都迅速找到了新支點。而騰訊雖然坐擁7億QQ用戶,那兩年在安全、手游、微博上的表現都差強人意。
馬云的紙牌屋
如今你很難想象沒有微信的騰訊會是什么樣子,同樣很難想象微信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WhatsApp和微信體量相當,收購價190億美元,而微信估值高達500億美元,想象力價值300億美元。在一些人看來,正是微信咄咄逼人的想象力迫使阿里巴巴在最近一年頻繁布局。
馬云的最新一筆收購是恒生電子。這家1995年成立的IT企業壟斷了中國金融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宣布馬云成為恒生電子大股東的發布會不許記者錄音錄像,也不安排單獨采訪。這樣的IT企業不常見吧?國內擁有銀行、證券、保險、基金IT解決方案“全牌照”的企業有幾家呢?你沒猜錯,僅此一家。3月份被阿里收入囊中的中信21世紀,背后據稱是中信集團和藥監局。這家公司也碰巧有一塊稀罕的牌照——醫藥電商牌照,而且還獨家掌握著中國藥品的電子條碼。
被阿里巴巴60億港幣收購文化中國,這家公司的董事長董平,今年一月份曾傳出被帶走調查引發公司停牌。文化中國掌握著一些牌照資源,董平1996年創辦的華億影視是中國中國第一批民營影視公司,也掌握著一些牌照資源。根據《財經時報》的報道,保利文化和華億影視合作成立的公司讓董平在2010年套現4.1億元。然而同年,保利文化在上市前出售該公司的50%股份,卻只換來8000萬元。文化中國之后,阿里巴巴還要繼續在文化傳媒領域高舉高打。周二,馬云和史玉柱又聯手投資華數傳媒,這家公司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沒錯,就是差點掐死小米盒子的那塊牌照。
總之,微信的小伙伴都是價值數十乃至上百億美元的垂直領域巨頭,擁有上億的用戶,并且乖乖向騰訊讓出20%左右的股權。想和馬云交朋友,要么你的背景復雜,要么手中擁有一塊稀罕的牌照,要么兩者齊備。
花錢買政策,不是真改革
和騰訊和阿里巴巴一樣,谷歌和Facebook也在忙著并購,我們看看他們在做什么。4億美元的波士頓動力、20億美元的Oculus、5億美元的Deep Mind、32億美元的Nest。這都是技術指向性非常明確的并購:機器人、增強現實、人工智能還有物聯網。Facebook在收購WhatsApp前后,還希望收購閱后即焚的SnapChat和匿名社交Secret。他們技術色彩沒那么濃厚,但是產品的形態都是全新的。
是不是可以說:相比于谷歌和臉書,阿里和騰訊墮落了。美國的互聯網如何如何,中國的互聯網如何如何。也許有些人喜歡這樣的地圖炮,搞個大標題,把阿里巴巴和騰訊批判一番,但是你們圖樣圖森破啊!
李克強總理說改革進入深水區,向總理要政策的馬云被一起帶進了深水區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用花錢買牌照這種方式來降低改革阻力,讓阿里巴巴得以迅速進入一些原來不能進入的行業。這不是改革的真義,因為政策只向買到了牌照的阿里巴巴開放,而不是面向一個廣闊的市場。這種做法不能增強競爭,也無助于透明。
最大四大銀行聯手對于余額寶和快捷支付,馬云對此的聲明是“在最艱難的時刻,也是最光榮的時刻…四大天王封殺,支付寶雖敗猶榮,雖死猶生,但決定市場勝負的不應該是壟斷和權力,而是用戶!”如果這份聲明是真誠的,那么在其他對抗壟斷和權力的領域,馬云也應當像推出余額寶那樣,創造一個新產品,解決用戶需求、引發社會討論、在不斷博弈中推動改革緩慢向前。
危險的軍備競賽
馬云今年剛滿50歲,他或許有這個耐心,但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的軍備競賽根本停不下來。微信支付和來往,像楔進對手陣地的戰壕。在阿里巴巴和騰訊看來,對手隨時都可能沖出戰壕給自己致命一擊。正是這種恐懼,讓它們毫不猶豫地為打車軟件燒掉19億元。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是歷史,也是現實。阿里巴巴在不斷侵蝕實體經濟邊界,但是卻有媒體聲稱97%的淘寶店家在虧錢。一些賣家不堪高額站內流量費用試圖從站外導流,把淘寶僅僅當做一個免費的交易工具。阿里巴巴的應對措施是切斷微信通道并且頻繁下架“疑似信用欺詐”商品。在竭力拓展線下使用場景的時候,支付寶不能忘記了自己最重要的使用場景。沒有天貓和淘寶,用戶的使用頻率和棄用支付寶的門檻都會大大降低。
談到使用頻率和棄用門檻,誰能比微信更有優勢?3億手機用戶隨時準備看到綠色的圖標出現在通知欄。但是在他們的期望中,這是朋友發來的信息,或者是自己非常需要的資訊。所以張小龍在艱難地尋找著平衡,訂閱號折疊、朋友圈隔離,不斷添加新的功能,又要避免對用戶的冒犯和滋擾。然而當微信的電商模塊要為京東設計,餐飲模塊必須考慮大眾點評的流量,誰來保證微信不變成下一個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