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云計算建設正在我國如火如荼的展開,其中數據中心作為云計算落地的重要載體更是發展迅猛。IDC研究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數據中心市場投資總規模達到119.3億美元;其中面積超過500平米的中大型數據中心超過4000個,占總數約8%,其投資規模占整體約50%;接近70%的中大型數據中心分布在以北京、上海和廣州為核心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數據中心的分布和投資都呈現明顯的聚集效應。
作為數據中心市場主要玩家的各大運營商,在云計算風靡的背景下,也紛紛加速建設基于云計算平臺的數據中心,提升其數據中心能力并向下一代演進。
傳統IDC的云轉變
傳統數據中心豎井式部署模式,使得各個應用系統相互孤立,不能共享計算資源,而應用系統與運行平臺、系統、物理資源間的緊耦合,使得物理資源在重新配置時將影響應用系統的運行與穩定。這帶來了新應用系統難以快速上馬、資源利用率低、管理運維難度大、能耗高等難題。
而之于云計算,提升資源利用率、靈活擴展、動態調配正是其優勢。對于基于云計算平臺的數據中心,其在網絡基礎設施層面將發生不小的改變,包括網絡資源的全面和動態調度;面向云計算應用的靈活性;面向云計算應用質量的保證性;對網絡資源擴展的選擇性。具體就網絡而言,引入云計算后的數據中心,對網絡實現了集中管控、資源捆綁,數據中心內部、數據中心之間的網絡將成為智能管道,而不是簡單的帶寬提供,對IT資源以及網絡資源的能統一管理、捆綁服務。
同時,云計算的引入,使數據中心突破服務類型,更注重數據的存儲和計算能力的虛擬化、設備維護管理的綜合化。
數據中心網絡新挑戰
在傳統數據中心向云數據中心發展過程中,數據中心網絡因為資源的云化,對網絡提出了新的需求。彈性、虛擬、開放,云計算需要網絡能夠快速適應內部結構的變化,例如虛擬機遷移,彈性的網絡能夠更好地適配這樣的業務,而開放才能實現不同業務與底層的接入,真正做到無縫地“適配”。
隨著云計算時代數據量迅猛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數據中心運營者顯得茫然不知所措。“雖然企業已經意識到海量數據中隱藏著大量有價值的信息,但是沒有哪家數據中心的所有者和運營者能夠提供幾乎無限制的財力和相關資源,以滿足數據量不斷增長所要求的運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的相應提升。隨著數據在量、類型和來源上的不斷增長,客觀上需要有更有效的分析工具來解讀‘大數據’中的含義。
政府組織著手規范IDC服務
盡管近年及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云數據中心將推向市場,但從行業整體發展看,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劉多表示,目前我們國家的數據中心行業還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整體規模小,我國的數據中心的市場份額僅占亞太市場的5%,小型數據中心在我國的占比達到了90%;第二,技術水平低,我們國家的數據中心普遍PUE在2.2到3之間;第三,業務形態還有待完善,目前我們國家的業務形態還是以傳統的業務機架出租為主,高附加值形態比較少;第四,整體布局仍然存在相關的問題,數據中心65%座落在京滬廣三個地方,目前主要以面向東南沿海為主。
“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們國家數據中心在運營的水平和服務的品質上參差不齊。所以最終會使得用戶的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從而,也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劉多說道。
據了解,針對目前數據中心行業所遭遇的問題,我國已開展搭建IDC運營服務的評價系統。該系統依托國內核心的IDC使用者,組建中國IDC服務評價系統,及時準確的反應和評價各服務商的水平。目前已經首先完成了平臺的框架設計,并在今年5月的工作會議上討論通過。截止到10月份,共進行了15次小組討論,已基本完成了平臺建模、服務商評價工作。另外,啟動了IDC服務商企業的判研活動,預計在明年2月將完成全國8個省份14家服務商的判研。同時工信部研究院還主導建設全國IDC設施資源的監測系統(設計目的是及時監測和更新全國IDC機房的各項信息,包括地理、電力、溫度、制冷等方面,降低數據中心能耗和運營的成本),以及全國IDC網絡的監測系統(通過建立全國IDC網絡實時監測數據庫,結合大數據系統發現和反饋網絡資源變化,提升網絡運營水平)。
河南億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ww.vbseamall.com)始創于2000年,專注服務器托管租用,是國家工信部認定的綜合電信服務運營商。億恩為近五十萬的用戶提供服務器托管、服務器租用、機柜租用、云服務器、網站建設、網站托管等網絡基礎服務,另有網總管、名片俠網絡推廣服務,使得客戶不斷的獲得更大的收益。
服務器/云主機 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
0371-60135900
虛擬主機/智能建站 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
0371-55621053
網絡版權侵權舉報電話:
0371-60135995
服務熱線:
0371-6013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