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企業家陶利——做企業靠 19年前,他是一個程序員,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憑借一己之力闖世界;
省市領導蒞臨億恩科技推進電 12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商務廳,鄭州市商務局有關領導蒞臨河南省億
怎樣選擇服務器托管商?如何 互聯網開展至今,服務器方面的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重,假如要停止服務器
11月1日,網易新聞客戶端內容運營負責人吳茂林突然離職,這對主打內容牌的網易新聞客戶端無疑是悲劇的。吳茂林作為資深媒體人,對網易新聞客戶端內容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網易新聞客戶端在后吳茂林時代應該怎么走?如何訴求“有態度”?
難題:內容負責人出走,內容生產現難題
吳茂林在11月1日承認從網易離職加盟美團,出任市場副總裁。吳茂林曾經擔任《互聯網周刊》執行總編和《IT經理世界》執行總編,加盟網易新聞客戶端之后,吳茂林創建了內容生產、制作、展現和傳播的基本流程,并樹立了許多知名品牌欄目。在吳茂林時代,網易新聞客戶端推出“每日輕松一刻”,從每日一條增加到分午間、晚間和語音版,一度大受用戶歡迎。他的離職,會對網易新聞客戶端的內容制作團隊產生巨大影響。
而此消彼長,網易新聞客戶端的品牌欄目優勢正被競品追趕,騰訊新聞客戶端的“新聞哥”、搜狐新聞客戶端的“神吐槽”等的同質內容,讓用戶有了更多選擇。在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方面,網易新聞客戶端如何突圍,目前還不得而知,但顯得愈發后勁不足。另一方面,網易凸顯有態度的跟貼,在當下打擊網絡謠言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控制跟帖尺度,會否像微博那樣降低熱度?這些都成為網易新聞客戶端需要解決的問題。
失守:丟掉渠道大單,陣地逐步失守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推廣,渠道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渠道有限,大家瘋搶。10月10日,中國移動5000萬臺定制終端的第三方應用招標中,吸引了新浪、網易、騰訊、搜狐、阿里、歐朋、優酷、愛奇藝等40余家知名公司投標參與。最近幾個消息源同時證實,QQ瀏覽器、百度搜索、天貓、搜狐新聞等APP順利搭上中移動的順風車。其中唯一的新聞客戶端名額,被搜狐新聞客戶端搶走,這對網易新聞客戶端來說無疑像被一把利劍插入心臟。這一塊重要渠道的失守,意味著網易新聞客戶端丟失了5000萬用戶的大單。另一方面,騰訊新聞客戶端則利用微信已經破5億的龐大用戶基數和強大的用戶黏性,用騰訊新聞微信插件成功了拓展了移動新聞端的用戶數和活躍用戶數。對比之下網易新聞客戶端在易信的自留地耕耘顯得杯水車薪。
困境:運營重點不突出,用戶體系門檻太高
以內容為核心、功能為體驗的運營方面,網易新聞客戶端似乎被灌了迷魂湯,在主界面上大大弱化了各家都看好的自媒體和本地化資訊,3.70以后的版本更是放到了界面左側拉頁欄,拉頁欄里還有跟帖、圖片、話題、投票等等。甚至網易新聞客戶端還推出了聚合閱讀的功能,感覺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推,結果顯得運營重點不突出。特別是在自媒體運營上,騰訊打通微信公眾平臺和新聞客戶端,在客戶端界面上直接推出了“訂閱”的Tab鍵;而搜狐組建了一個自媒體運營團隊,打造媒體開放平臺。遺憾的是網易新聞客戶端在自媒體運營商雷聲大雨點小,僅僅把體現自媒體運營放在必須三次點擊行為后才能進入的訂閱里……而在用戶運營的構建上,網易新聞客戶端設立了賬號、頭銜、金幣以及兌換品類繁多的體系,反而造成門檻太高,操作相對復雜。
煎熬:產品同質化競爭,在被抄襲與抄襲中煎熬
網易新聞客戶端因為推出最早,所以常說別家產品抄襲自己。其實移動互聯網下的新聞客戶端,發展到一定程度,產品同質化競爭很激烈,功能越來越趨同,樣子越來越像,例如網易新聞客戶端做了很多微信自媒體訂閱列表,Zaker也推出了微信公眾號訂閱列表;騰訊推出訂閱功能,隨后網易新聞客戶端也推出訂閱功能……其實在移動新聞客戶端發展的這兩三年里,網易新聞客戶端也抄襲別人的。搜狐新聞客戶端推出的自媒體平臺計劃,網易也抄襲了。騰訊打通了微信公眾平臺和新聞客戶端,網易也學著打通了易信公眾平臺和自家新聞客戶端。
吳茂林的出走,仿佛再次印證了網易內容部門留不住人的魔咒。網易長期以來對門戶、新聞的不重視,對網易新聞客戶端的發展將是巨大的制約。不過好在網易新聞客戶端目前正在向平臺化規模發展,商業化也有一定起色。網易移動互聯網部總經理徐詩在此前的媒體采訪中稱,“盡管新聞客戶端比較難像微信那樣方方面面的進入人們的生活,但我們仍然具有一定的平臺價值,人總有閱讀的需求?!?/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