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已成過去
在傳統零售人看來,電商開放平臺的最大優勢在于打破地域束縛,傳統零售供應鏈難以觸及的地方,可以通過電商訂單輕易到達。在觸網初期,大多數傳統企業都會選擇門店發貨的形式節省成本。但在嘗到甜頭之后,規模逐漸龐大的“觸網零售商”們也開始意識到,傳統渠道與電商渠道已經產生了質的不同,雙線采用同一套體系運營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蘇州稻香村營銷總監龐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蘇稻目前采取與經銷商合作開店的方式進行電商運營,在天貓、京東等平臺擁有多家門店。借此模式,蘇稻在“觸網”四年來從未有過虧損,持續盈利。吳裕泰則選擇由專業第三方公司進行運營,針對電商消費者研發新產品、換用小包裝、設計專屬文案。普洱茶老字號同慶號則分割得更為徹底,創立“同慶號@綠映”的子品牌進行線上銷售和運營。吳裕泰和同慶號相關負責人均表示,希望將線上與線下的定位進行較為明顯的區隔,在供應鏈體系、質檢體系和公司架構方面也完全分開。
應更重流量
無論是傳統賣場還是此前的平臺服務商,優惠政策和優惠措施都是企業經常掛在嘴邊的需求。渠道費用、促銷費用的減免一直被看做最容易吸引企業的措施。但在當前的開放平臺環境中,真金白銀(21.89, 0.00, 0.00%)的優惠已經不再那么吸引傳統零售人的目光。
吳裕泰電商負責人、北京聯合優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鄭艷認為,傳統企業尤其是老字號企業,本身就比其他零售商擁有更多的經驗和更優質的產品和口碑,因此并不需要平臺商在入駐費等方面予以特殊優待,“國民待遇”已經足夠。“我們更希望平臺在進行營銷活動時拉我們積極參與,將更多的流量引入店鋪,實現平臺與品牌商的雙贏。”鄭艷認為,憑借優質傳統品牌和老字號的高品質,只要流量足夠,其轉化率會高于普通的平臺商家,平臺也因此獲益;對于消費者而言,購物體驗和品質也可以得到保證。
維權環境優于線下
在此前的電商平臺上,品牌商最為困擾的問題非侵權問題莫屬。由于網絡的高透明度,各種侵權商品得以通過低價優勢排在搜索列表的靠前位置,影響到價格相對較高的正品出售。但在平臺商、品牌商和消費者不斷磨合和不斷成熟之后,電商平臺的侵權問題也得到了遏制。作為此前的“被侵權大戶”,龐博介紹,除了一些零散的C店侵權現象尚存外,包括天貓在內的B2C平臺商,侵權問題已經少之又少。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天貓、京東和蘇寧在近期發布或調整的平臺規則中,均對商品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如蘇寧是在源頭上控制入駐品牌和商家的品質,進行“限量入駐”,如今年其在華中片區三省僅有1000個招商名額;京東在新發布的開放平臺細則中,對水貨、假貨采取“零容忍”態度,售假商家有可能直接遭到封店;天貓和淘寶也提出了“史上最嚴規則”,以完成馬云“退休”之前的愿望——打假。
在龐博看來,電子商務的高透明度恰恰也讓其維權環境優于線下渠道。在他看來,只要平臺商反饋到位,電商開放平臺的品質保證并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