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海嘉定區金融辦向外透露,百度和京東擬成立小貸公司的申請已經獲批,隨后,這一消息得到百度和京東方面的證實。據了解,百度和京東的小貸公司都將落戶嘉定,注冊資本分別為2億和3億,百度和京東也成為繼阿里和蘇寧之后,涉足網絡小貸業務的又兩家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大熱之后,大批互聯網企業都想在這個新戰場布局卡位,而門檻最低,審批相對簡單的小貸儼然成為了大家的一塊“練兵場”。
百度終于出手了
相比已經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多點開花的阿里,和躍躍欲試正在申請民營銀行牌照的騰訊,BAT三巨頭中,百度對互聯網金融這塊新蛋糕的反應速度似乎慢了半拍。
“百度不是反應慢,而是不知道該怎么辦,”一位熟悉互聯網金融的投資界人士表示,“阿里有支付寶,騰訊有財付通,這兩家在金融領域其實都是有積累的,而且兩家還都有電商業務,有商戶的交易數據沉淀在自己的平臺上,做起來會相對容易。”
而百度相對薄弱的金融業基礎,也讓外界對于其此番成立小貸公司的舉動頗感意外。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萌表示,“百度確實有很多的小企業客戶資源,但從信貸審批、風險評估的角度看,百度現有的業務要對它的小貸公司有幫助,可能還是比較難的。百度平臺上,交易數據是很少的,所以它很難了解客戶的現金流、資產狀況。”
“百度做小貸的基礎確實沒阿里好,但它有流量,百度每年從金融業得到的廣告收入是很可觀的。”某創投基金的負責人余曉(化名)分析說,“本來各種小貸公司就在百度上買流量,他們也沒品牌,也沒什么數據來支撐風險管控體系,不照樣能做起來么?”在余曉看來,百度一旦開始運作小貸公司,大可以在用戶搜索“小貸”一類的關鍵詞時,把自己的公司設為首個搜索結果,光是導流這一節,相比于傳統小貸公司,百度就已經是占了先機。
同時,在數據積累上,余曉認為,百度其實也不是一窮二白,只是挖掘的難度更大一些。“客戶在百度投放關鍵字的歷史,百度是知道的,一家不賺錢的公司,不太可能連續5年在百度上投廣告吧。根據廣告投放量、點擊量、ROI等等,百度其實可以大致測算出企業的營收規模、用戶好評度等等,這套數據不如阿里精準,但也遠比一般的小貸公司精準了。”
“百度在互聯網金融上的布局其實不只是小貸。”張萌透露說,據她了解,百度在信貸產品的搜索、比價等方面,也在進行相關研發。
小貸成電商標配
相比百度,和阿里、蘇寧一樣同為電商企業的京東成立小貸公司,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在線融資以后肯定會成為大型電商平臺的一個標配型產品,用來鞏固商戶對于自身平臺的黏性。而這其中,相對于銀行、基金、信托等業務,像小貸、保理這些,牌照比較好拿。”張萌分析說。
事實上,早在成立小貸公司之前,蘇寧、京東就已經為自己的供應商提供了融資服務,但這項服務在業內一直頗受爭議,因為蘇寧京東是因為賬期問題,在自身擠壓了供應商貨款的前提下,再借助銀行資金來給商戶發放短期貸款,以防在賬期內,供應商的現金流出現問題。
一位京東的供應商向記者表示,“京東、蘇寧之前的金融服務和阿里完全不同,欠你錢的說要借錢給你,你不覺得很奇怪么?其實,阿里比京東、蘇寧優勝的地方就在于,阿里不是自營,賬期這個問題,在阿里壓根就不存在。”該供應商認為,京東、蘇寧眼下也在力推開放平臺,向天貓模式靠攏,因此在融資這一環勢必要向阿里看齊,開展類似阿里小貸這樣的純信用貸款,否則,也就談不上挑戰阿里了。
前述投資界人士表示,“京東、蘇寧要學阿里并不容易,因為他們的開放平臺還剛剛起來,平臺上積累的數據還有限,這會給風控模型的搭建帶來難度,而且,小貸的規模是很小的,京東、蘇寧的平臺上,商家遠比淘寶的大,別說幾萬,就是幾十萬的貸款,他們也未必看得上。”
根據阿里最新的數據,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末,阿里小貸運營3年,累計服務賣家超過32萬,累計放貸超過1000億元,而戶均貸款僅為4萬元,是典型的長尾生意。
余曉表示,除了審批容易,其實互聯網企業爭食小貸這塊蛋糕,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小貸企業普遍活得比較“滋潤”,賺錢不難。“這行的問題在于賺錢容易做大難,國家給的融資杠桿只有0.5,也就是注冊資本2億的公司,只能拿3億出來放貸。所以,電商們做小貸主要還是為自己的平臺提供支撐,他們在資金成本上和銀行差距仍然巨大,還不可能威脅銀行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