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個穩定而且有發展前景的社會應該是菱形社會一樣,保證中、小V們的活躍度,才是微博商業生態上的正確路徑。至于超大V們的沒落,從商業層面上講,這是好事。一個平臺就靠2000個左右的超大V們在保持活躍度,這是標準的典型的傳統媒體,一點都沒有社會化的因子。
最近不少人說,新浪微博的活躍度正在下降,現在大V們都不活躍了。
新浪微博的用戶中,V字屬于實名或認證用戶,排除一些極少的虛假認證,總體而言,認證信息屬于真實的。這批用戶是微博用戶中的核心資產,也是微博用戶中的主要信息生產者和整理分發者(轉發)。我大致對微博的V字用戶做如下的分類:
超級大V,簡稱超V,粉絲量在1000萬以上,根據名人堂數字,共127個。
大V,粉絲量需要在100萬以上,1000萬以下,名人堂只列了前2000名用戶,最后一名為1004546名粉絲,故而大V估計也就是1900人上下。(以上數字為我寫作本文時,9月25日18點取得)
V字用戶:
中V是100萬到10萬粉絲之間,小V是10萬到1萬粉絲之間,1萬粉絲以下可稱為微V。比如像我這種拿著4萬多粉絲的用戶,可以稱為小V。
很明顯的一點是,中小V的用戶總量一定超過超V和大V的用戶總量,這無需證明。我的一個推斷是,中小V原創發微或轉發時添加一些原創文字的總量,也會超過超V和大V的總量。這個推斷能成立的可能性極大。
超V和大V有著顯著的巨量貼效應:發言雖然相對總量不多,但評論和轉發極多。換言之,存在這種情況,轉來轉去,都是他們生產的內容。而且由于總人數少(應該不超過2500人),關心的話題基本就會趨同:2500個人關心的話題能有多“百花齊放”呢?一般聚焦于社會公共話題。
真正能做到百花齊放的是中V和小V的生產,由于人數上遠遠超過大V們,關心的東西自然千奇百怪。尤其是中V,相對垂直而且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在某個垂直話題上,會有不錯的到位的見解。在我眼中,他們對微博生態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大V們的。
故而,理論上,微博應該更重視中V和小V們,這才是社會化的真意。過于重視大V們,這是傳統媒體化的思路。傳統媒體可不就是捧來捧去這么幾個人么?
道理歸道理,來看看桌面上微博運營方是怎么做的。
以前未關注的人發來的私信,并沒有剝離出去,和已關注的人發來的私信是放在一起的。現在兩者分開,私信就是已關注的人發來的,未關注的人發來的,被扔到“消息”里去了。
這樣的設計,明顯是偏向超V和大V的,這些用戶,有些關閉了未關注人向ta發私信的通道,但也頗有一些未關閉(比如李開復就沒有)。如果不分開,大V們會不甚其擾,到底人的粉絲都是百萬千萬的嘛。
但這對于中V和小V就不是什么貼心的設計了。小V就很惱火這樣的設計:我已經錯漏了不少所謂的“消息”。更可惡的是,所有的評論、轉發、私信、連贊,都是歸攏到“消息”里的,那個消息上的數字提醒,著實又讓稍許還是有些粉絲量的中小V們頗有些“紅字轟炸后的焦慮”。而且,居然你不點擊具體的私信、贊等,那些數字就一直在那里并累積上去。我的確不太能理解設計消息的這位產品人員的思維邏輯。
前陣子大明星陳坤在微信中搞了一把會員收費,據說很火爆,然后就有人想在微博上也搞,征詢我的看法。我建議是排除大V用戶,在中V和小V中發展。理由是這樣的:超大V們資源多,議價能力強,而且由于人數少會要求突破規則。但中小V們就沒有那么強的議價能力,基本上設定一個技術規則就可以弄了。不要過于小看他們的影響力,有時候他們的影響力很精準的。
正如一個穩定而且有發展前景的社會應該是菱形社會一樣,保證中V和小V們的活躍度,傾聽他們的需求,做出(或偏向)符合他們需要的功能,才是微博商業生態上的正確路徑。至于超大V們的沒落,從商業層面上講,這是好事。一個平臺就靠2000個左右的超大V們在保持活躍度,這是標準的典型的傳統媒體,一點都沒有社會化的因子。
河南億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ww.vbseamall.com)始創于2000年,專注服務器托管租用,是國家工信部認定的綜合電信服務運營商。億恩為近五十萬的用戶提供服務器托管、服務器租用、機柜租用、云服務器、網站建設、網站托管等網絡基礎服務,另有網總管、名片俠網絡推廣服務,使得客戶不斷的獲得更大的收益。
服務器/云主機 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
0371-60135900
虛擬主機/智能建站 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
0371-55621053
網絡版權侵權舉報電話:
0371-60135995
服務熱線:
0371-60135900